“留之无用,弃之可惜”,这是不少消费者在收到商品礼盒的第一感觉。
近年来,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买椟还珠”的事情并不少见。针对如何为商品包装“瘦身”的问题,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有行动和消费观念上的转变。
过度包装问题突出
“礼盒里只有几块小月饼,但盒子非常精美,还有雕花。扔掉很可惜,就放在家里当收纳盒了。”90后消费者李淼感叹道,感觉礼盒包装比食品本身还要贵。
据了解,针对今年中秋节,不少食品企业都推出了月饼礼盒,大多是提篮、多层抽屉式礼盒,并特别标注“高档礼盒,送礼甄选”字样。虽然口味大同小异,但包装都在彰显“高级感”。一些品牌也开始与热门IP合作,打造复古宫廷风包装。食品和礼盒谁是主角?让人难以分辨。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43.7%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有时会看需要购买过度包装月饼,40.2%的中国消费者则明确表示会购买过度包装月饼。购买理由排名第一的是为了送礼体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月饼“过度包装”现象依旧存在,消费者看似掌握了月饼消费的主动权,但囿于“人情社会”的送礼习惯,消费者只能一边吐槽礼盒包装贵,一边无奈地下单。
其实,商品过度包装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屡见不鲜。
今年7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关于2020年商品(过度)包装、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器具产品质量、能效水效标识产品计量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从商品包装抽查统计情况来看,化妆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蜂产品、其他食品的不合格发现率超过20%;其中,在化妆品类别中,抽查28家企业生产的70批次商品,发现23批次商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32.9%。其中包装空隙率不合格23批次,包装空隙率不合格发现率为32.9%;包装层数不合格1批次,包装层数不合格发现率为1.4%。
新标准规范商品包装
为解决食品化妆品过度包装问题,9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机构,对2009年版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并发布了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
如何定义过度包装?新标准明确规范了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要求。消费者只需查看商品本身的重量或体积,并测量最外层包装的体积,通过计算就可以初步判定商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新国标强制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
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这些包装废弃物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