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伊始,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在马熙玲校长与领导干部团队的带领下,转变课程观念,完善课程设置。以基础类、拓展类、广域类“三类课程”为核心,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落实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是努力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将国家课程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学校的师生特点相结合、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充分挖掘、发挥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是开发精品校本特色课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科技教育、生态教育等系列校本课程为龙头,精心设计、规划、开发校本教材,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三是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除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完成规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外,学校还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课程的开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多领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课程内容涵盖语言、文化、科技、体育、艺术、地方民俗等方面,开设了航空创客、编程无人机、人工智能、生物妙妙屋、击剑、游泳、轮滑、二维动画、创意3D等40余门校本课程和兴趣小组。学校还邀请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定期走进固安分校,与学生面对面互动,讲授科学知识与现象,为学生打开一扇科技之窗,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此外,学校还设立了“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种子节”四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在多个领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做好三年规划
培养学生科技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科技教育三年规划(2020—2022)》就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器”。《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科技教育三年规划(2020—2022)》是在马熙玲校长办学愿景的基础上,由钱航博士课题组十几位专家共同论证制定的。
2020年,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开设了航空航天创客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等特色社团课,学生们在课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模型飞行器的设计、硬件的组成等培养了青少年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以及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不断创新等优秀的意志品质。
2021年是全面落实三年规划的奋进之年。这一年里,学校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逐步建立专家团队,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结合校内校外构建学校科技教育体系,探索新模式,抓科研引领科技教育,抓社团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抓队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带动各学科、各社团跨越式发展。
明年将是学校三年规划收官之年,学校将完成加强科技教育创新的建设,完成学校科技课程顶层设计与结构创新,以科技校本课程为依托,加强课程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究式实验活动。进一步实施科技品牌发展,组建具有科技性、权威性的科学家团队。以每年讲学、课程研讨的方式形成品牌教育。进一步探索科技教育的特色活动,让科技教育活动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中的影响力逐年提高。做好科技教育的课题工作,加强教师对科技教育的研讨。依托地域优势发展航天特色教育,通过和校外科研院所基地合作,打造航天教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