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京八中固安分校两个学部于近日举办了“献礼建党百年 争做时代新人”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中,由学生表演的音画诗《苍穹之上》,以现代诗的形式回顾了我国的航天史,学生充满情感、铿锵有力的朗读声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生的巨变和感人故事作了精彩演绎。一首激人奋进的《爱拼才会赢》既致敬我国的革命先烈,也致敬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勇于走上一线的白衣战士和在航空航天事业中作出贡献的英雄们。《阅读长廊——文化的足迹》将小学部、初中部文化长廊的场景搬上舞台,由学生讲解员分别讲述文化长廊里涉及的科技、航空航天等故事。正是得益于学校的科技教育,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凸显出了科学的意识,展现出了较高的科学素养。
问道百年名校
整合地域资源
说起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任领导高屋建瓴的指导,以及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尤其是近两年的高速发展,更是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现任校长马熙玲。2020年,马熙玲受邀到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担任校长一职。彼时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刚刚建成满6年,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成果,这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落实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推动教育等公共资源在环北京区域内共建共享的北京市首批学校之一。
在上任前两个月,马熙玲校长就带领团队开始了调查研究。北京市第八中学由1921年建立的私立四存中学和1947年建立的北平市立八中发展而来。1949年,两校合并为北京市第八中学。之后学校数次易址,几经变迁,不断发展。北京八中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创办少儿班,开展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为21世纪早出、快出人才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招收了第一批学生。这为后来的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科技教育埋下了伏笔。
经过与团队反复斟酌思考,马熙玲校长将北京八中的“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延伸,将“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落点于幸福”作为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办学思想,提出了“幸福教育——点亮生命之光”,规划出学校的办学愿景:办一所中西兼备,科技与人文并重,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带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现代化名校,成就师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人生。
有了办学理念,落地成了新的问题。固安作为马熙玲校长的家乡,她对周边的环境再熟悉不过,孔雀湖自然生态、中科院博士站,并拥有新机场航空航天专家、非遗继承人等,马熙玲带领团队将这些全部整合成为固安分校的资源,为理念提供了着陆点。
有理念,有资源,有目标,马熙玲带着学校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一条跑道,直通育人目标,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的进程中,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在紧紧围绕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基础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展“课程建设优化工程”,在新形势下继续构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多元育人的“幸福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