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餐桌上的话题是“小时候挨过打吗?”
A说我小时候特别顽皮,挨打是家常便饭,棍子完全没感觉,最怕的是被一把电线打,打一次好像抽了很多次鞭子,一道道火辣辣的,但他真正变乖的反而是亲眼目睹堂妹因做作业太笨,被盛怒的叔叔一脚喘飞(未经证实),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杀鸡给猴看。B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放学没回家,去同学家玩,那时候还没手机,爸爸满城地找,找老师,找同学,终于找到了,啥也没说,他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非常不安,预感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一路无语,回到家,父亲把门关上,然后把腰间的皮带解下来,还是呆若木鸡的“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父亲用皮带把我的手反绑了,一把扔到床上,不知何时父亲手上就多了一把钳子,就往大腿上“钳”!(天啊!我听着都感觉到痛,偷偷抹了一额汗,暗自庆幸自己的童年平安渡过) 这个话题持续了一个小时, 其中不仅有小时候如何被父母揍、还有自己是哥哥、姐姐如何欺负自己的、弟弟、妹妹的,还有自己是如何被欺负后如何去反抗的……
因为好奇,上网搜了一下,居然还有人罗列了家长打孩子的八大神器。最神奇的是:居然还有正儿八经的“国际不打小孩日”。
其实正常的挨打也没什么,挨打让我们长了记性,真正把某种价值观记在心理;挨打让我们形成了去尊重和敬畏某些规则;挨打让我们更加去懂得和理解他人的愤怒与想法;挨打让我们有了受挫受罚的承受力;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挨打让我们从小就强大!
记得有一本畅销书《非暴力沟通》,太理论的我就不说了,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翻看一下,可借鉴的做法是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希望你做什么”而不是“你不许做什么”。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通常会申辩或反击。情绪是自然的存在,愤怒无需压抑,但因为是愤怒驱使你去体罚别人,所以我们应专注于对方的感受,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简单说就是平心静气、换位思考,学会倾听,让爱的阳光照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