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何年初照人?
焦红军
1、读王金珍的《月光》,耳边仿佛响起阿鲁阿卓的一曲《月亮升起来》,朦胧、唯美、浪漫、动人。于是,一大早又找出阿鲁阿卓的音乐听了一遍,真是音乐文字,天上人间,人生一大乐事乎!
2、月光是迷人的。王金珍笔下的月光不仅是为人子女者的抒怀,更是一篇用来怀念父亲的文字。但是文章全篇没有一个怀念的字眼,没有一字煽情的话,这是作者的心性,也是文章构思精巧所在。
3、人间亲情无所不在。亲人给予的第一次总是人生最难忘的。王金珍很好地把握了人生的第一次,将父亲的给予、亲情的温暖、感动和传递,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如真似幻的回忆文字之中,从而让文字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4、王金珍的《月光》写得精巧别致、生动细腻。从无所不见的月光,撬起写作的一端,从回忆起到自问终,一番离歌心曲,余音绕梁,痛彻心扉。
5、今之文体分类,皆参照西方起。宋代文学研究专家王水照教授,将文体分为诗、词、文、小说、戏曲五大类。回归汉语本源,依此参照,散文就是文章,今之文界诸多争议可解。
6、铁凝主席说,散文里无规矩,也足见此意。读王金珍的《月光》让我再次思考了散文写作,为什么在民间、为什么在胶东普通的写作者中间受欢迎的原因。
——《黄海散文》总编点评

月 光
文 王金珍
月亮升起来了,一片片宁静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沐浴在银白色的月光下,听着墙外大人、孩子们的谈话声、笑声、嬉戏声以及蛐蛐的鸣叫声,时而还会闻到花香,东墙角有一棵桂花树,那是桂花的芳香......
我裹紧毛毯蜷缩在藤椅上,仰望夜空,和月亮深情凝望,月亮还是那么年轻俊美,她是在对我笑吗?多少次我都想问问月亮:你是否还记得我,还记得4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
我七岁那年,也是这样一个月圆之夜,也是这样的一个农家院落,院子里有一棵葡萄树,母亲把一张长方形炕桌放到葡萄架下,父母、哥哥和我,围坐在饭桌旁吃晚饭,哥哥饭量特别大,胖乎乎的,留着小平头,戴一副近视镜,那时候戴眼镜的孩子不多,所以哥哥就比别的孩子有了些特别之处,虽然只大我四岁,但个头比我高很多,已上六年级,他在我面前总感觉自己是个大人,经常揶揄、嘲讽我的天真和无知,还时常惹我生气,比如把我攒的一叠糖纸给揉皱了;把我的花手绢弄破了;把我的漂亮发夹给压折了......,总之,我感觉哥哥总要故意把我逗哭才高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哥哥应该是很讨厌我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我对哥哥的看法,有一次,我把母亲拌好的饺子馅给弄洒了,母亲扬起巴掌要教训我,这时在里屋做功课的哥哥飞窜到我和母亲中间,张开双臂护住我,嘴里忙不迭地央求母亲:“妈,别打妹妹,别打妹妹”。当时我对哥哥无比感激。还有一次,哥哥去父亲单位,一位叔叔给了哥哥一颗大白兔奶糖,他没舍得吃,在裤兜里放了一整天,回家后让我伸出手,闭上眼,然后把大白兔奶糖放到我手上,由于天气炎热,那颗大白兔奶糖已经变成一块不规则的糖饼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比吃糖更幸福的事情了,更别说很少见到的“大白兔”啦!直到现在,遇到高兴和美好的事情,我总爱用“甜”来形容,那块糖饼和哥哥护着我的双臂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关爱。
晚饭后母亲端来一大盘水果,我记得有鸭梨、葡萄、大枣还有苹果,父亲和母亲笑吟吟地看着我俩大快朵颐,那时候父母尚且年轻,也就四十岁上下吧。我听父亲对母亲说:“是不是丑妞这几天该开学了”。母亲说:“是啊,要不是翻修教室,早就开学了”。母亲说得“丑妞”就是我,我是牛年出生的,因而对牛有特殊的感情,总认为自己和牛有某种联系,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丑牛”“丑牛”的,我对此颇有微词,为什么要把“丑”字加到牛身上呢,谁说牛丑了,大黄牛多勤劳朴实呀,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就此管我叫“丑妞”了,我哭闹过一段时间后,也就默认了。父亲说的上学,是我要上小学一年级了,这是我期盼已久的,我早就想和哥哥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那时候就可以认识好多字,就可以自己看书,不用大人给我讲故事啦,母亲一个多月前就为我缝制好一个灰褐色的小书包,里边装了一个铅笔盒,还有一个田字格本子,我几乎每天都要把书包拿出来翻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