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湛江教坛耕耘数十年,交往过的、教育过的、提携过的人数众多。这些学生故旧随着中国这几十年的巨大发展,散布到各行各业,并乘着时代浪潮成长为社会中坚,不论政界商界教育界,都有身居要津者。但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或子女的任何事情向他们提过要求。
父亲不贪权位。有一年他所在的系系主任换届(相当于现在的二级学院院长),当时不论是声望、资历、学术威望,他都是不二人选,但是他放弃了这个位置。新系主任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曾说,“我这个系主任是萧老师让给我的”。
他不当系主任,但是班主任却当得尽心尽力。不论寒暑,每天一定早早起床,到操场带班里学生上操,直到年近花甲还是如此。曾经有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打算辍学,他尽力挽留,表示“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最终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我曾经在他的书房见过一张纸,上面有一首歌诀,全是用班上学生的名字缀成,其用心如此。因此每年都是优秀班主任。
父亲勤学一辈子,平生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继承祖父的事业,当一名济世良医。为此,他不但终生保持对中医的兴趣,还曾以古稀之年远赴广州学习针灸推拿,在记忆力减退的情况下,凭着毅力反复硬啃,硬是啃下了人体解剖学和经络穴位,拿下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他曾经患过癌症,手术之后医生要求放疗。由于病灶靠近眼睛,这个方案需要以牺牲眼球为代价。父亲在权衡之后,最终还是中断了放疗,代之以自己研究的中医抗癌方案,保住了眼睛,也保住了自己的阅读生涯。
三
父亲婚育甚晚,因此等到我对父亲有印象时,他已历经风雨,进入了生命中的秋天。
印象中的父亲,是一个自奉甚俭,崇尚艰苦朴素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看电影,早睡早起,每天坚持练气功、洗冷水浴,虽然不苟言笑,却是公认的好脾气,偶然一笑,笑容中带有一种温暖和真诚。
父亲平生最大爱好,就是买书看书。只要他在家里,基本上都是坐在书桌前;如果不在家,多半是去逛书店去了,只要一去书店,必然没有空手回来的道理。
他逛书店看书淘书的习惯,贯穿了一辈子。直到垂暮之年,开始出现迷路风险的情况下,还神奇地保留着找到新书店的能力。有一次他外出过了饭点还不回来,我们以为走丢了,找遍大街小巷,书店、医院、派出所都遍寻不见,正在绝望时,他提着一捆书自己回来了。原来某个意想不到的角落新开了一家书店,他到那里淘书去了,看得入迷,忘记吃饭时间了。这类事情后来多次发生,我们一直处在提心吊胆之中,直到后来他衰弱到丧失了行动能力,才松了一口气。
积累经年,他买的书已经不是书斋所能容纳的了,演变成了书灾。客厅、阳台、过道、床底,所有能利用上的空间,都层层叠叠,堆满了书籍,极大地压缩了生活空间。母亲颇以为苦,我和弟弟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倒是不以为怪。
小时候我喜欢溜进他书房玩耍,常有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