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生了几件事,想发表点看法,但没想好。干脆!就碎片化地说几句吧……

一、内耗的本质是理想(就是各种欲望)和现实不一致, 并且通过努力不确定能不能得到?所以精神上就会饱受煎熬。而一旦确定得不到了,也会有几种情况。
1、你会接受并认命,然后踏实生活。但内心还是有遗憾的,只不过波动不大。
2、你会接受,认命不认命意义对你来说都不大。内心长期压抑,情绪平静中带波动。
3、你不接受,然后你就会一辈子在纠结和内耗中度过。
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谁能救的了谁的精神内耗。
二、励志文学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有穷途末路之势。早几年的成功学在国内如火如荼,也一度带火了一批所谓的大师和骗子(具体不点名,大家可以百度。)。
我有个朋友,曾经也是身价不菲。看他大奔换电动车,每天单位接送老婆下班,然后一起接上小学的女儿。
再在路边摊一起吃东西的那种表情,那种笑容确实很感染人。
每每遇到我就在想,在这样牛逼的人面前,我那点事又能算什么呢……
三、战后三十年的日本也曾有过这种转换,那是一个“鸡血年代。”励志文学以走出“舒适区”为主,大家相互激励。以“去大藏区爬天梯”为主,泡沫破灭后,人们发现,这样辛苦其实也得不到啥,不如就在舒适区呆着。逃避固然可耻,但这样确实舒服。社会观念也从鼓励奋斗,转向“只有浪费掉了的时光才是自己的”颓废方向转移,一直持续到现在。
四、一个很惨的人,如何鼓励他?让他和更惨的人在一起。漂亮国有那种互助会,一群悲惨的人围坐在一起,有吸毒的、有生病的、有失业的。分享各自惨痛经历和感悟,据说这样有益身心。
五、我曾经有个年长的忘年交朋友,脑子很好使。他儿子考上了北大,算是靠自己加强buff获得机遇最好的了。
可朋友在村里种了一辈子田,负向buff加满。原因是出生在60年代最偏僻的乡下,没有见识没有技能,几乎寸步难行。不过他不怎么内耗,知道自己啥也改变不了。他表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瞎掺和儿子任何事,因为他知道他无论怎么想都是错的,既然没有见识,也没有经验,就让儿子自己去选择。
六、张朝阳曾说,年轻人其实不用太“用力”的去努力,因为努力只是其中的一个buff。如果其它buff好,不用太努力。如果其他buff不好,你努力也没用,不如就放松点。

可能大家注意到了他说得“努力”,没有看到他强调的那个“太”罢了。
七、朋友的弟弟杭州一毕业,就通过家里资助,自己贷款等巨大的代价,在市中心买了一套学期房,他管这个叫“老鼠搬家”。
因为李斯说过出生在厕所的老鼠瘦骨嶙峋,出生在粮仓的老鼠却可以脑满肠肥。
老鼠的错不在于它不努力,而在于它出生的地方错了。他弟就认为他就是那只老鼠,从厕所搬到粮仓,负向buff少一个算一个。
八、周世子说“我怕你会读书吗?你读到研究生也进不来我这种单位。看不起我们这种靠父母的,以后社会会给你教训……”这话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没有说错。
学历只是其中一个buff,父母又是一个,家里还有大伯二伯叔叔等,全家一起发力,确保在体制内谋个肥差是问题不大的。
大家刚看完“二舅”视频,心里才有那么点平静!突然周世子这么一闹,刹那间我们就又觉得世界后面冷嗖嗖。
九、“周公子”的动静在前段时间闹得那么大,最大原因是“反向比惨”。其实,他这种家族不算什么的!大伯最多算处级,三伯也可能算个副处级,父亲可能也就是个科级。这种家族属于体制内外围的外围,估计跟真正的体制内权利家族舔鞋都舔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