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字的屡次上刊见报,我逐渐加入了文学组织,跟着参加一些文学活动。每次有活动时,总有同学提到鲁院,在谈到鲁院时,脸上的表情都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兴奋和向往。到最后总是要加上一句:我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鲁院读高研班,如果真能实现这个愿望,哪怕成不了知名作家,已今生无憾。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开始文学创作不久的新人,对鲁院这两个字没什么具体的概念,总是被他们搞得迷迷糊糊的。
鲁院真的有这么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鲁院,让这么多文学爱好者们憧憬膜拜?于是我带着好奇心在网上搜索鲁院的前世今生。原来鲁院成立于1950年,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创办的中央文学研究所,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作家的高等学府。曾在鲁院任教的著名人士有——茅盾、郭沫若、叶圣陶、老舍、贺敬之、丁玲、艾青、曹禺等,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当代作家……
那刻,我惊呆了,感觉鲁院的文化底蕴,鲁院的文学气息,像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瞬间俘获了我的心……怪不得这么多文学爱好者谈到鲁院时,眼睛都熠熠生辉!
我慢慢地合上电脑,开始重新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童年和青年时期就曾萌发过的梦想的种子——我要去鲁院,一定要去鲁院!但这种想法又不敢告诉任何人,怕别人嘲笑我天真和痴心妄想。同时一丝忧愁弥漫上心头,那么多的文学爱好者向往鲁院,要去鲁院又谈何容易?只有默默地努力,默默地读书,默默地写作,才能等待埋下的那颗种子生根和发芽,才能日积月累地一点点靠近梦想。
自从有了去鲁院读高研班的想法,我几乎戒掉了所有的社交。周末,别人在呼朋唤友、觥筹交错地欢聚之时,我却孤单地流连在小城的各个书屋里;别人利用节假日出去游山玩水、四处打卡之时,我却寂寞地埋首在厚厚的书卷中;别人把钱用来购买高档服装、名贵护肤品之时,我却只选择小店和最基础的护肤品,把省下来的钱换取一本本喜欢的书籍;别人在夜晚追剧或是酣睡之时,我却在书房里敲击着电脑的键盘……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有朋友不解地问我,你这样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都去买书,值吗?我坚定地回答——值!很值!因为,书籍带给我的快乐和充盈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
尽管文学这条道路无比艰辛,但只要守得住孤独和寂寞,总会有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辛勤的付出最终总算有了回报。
几年来,随着那两篇文章的发表,我的许多作品先后发表在省级纯文学报刊和一些文学网站上,荣幸地成为了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第26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获奖数次。
2021年,收集了我65篇原创作品的散文集《雪儿》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这让我相信,天道酬勤,这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时光也不会怠慢每一个执着而勇敢的有心人!

三
2022年2月份,当我得知去鲁院读高研班,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作家协会和中直系统文联作协推荐时,我咨询了文学界的一位前辈,他说,很难啊!每年只有一个名额,不过你可以通过你们公安文联推荐,得到了这位前辈的指点,我仿佛看到了远方那一点点微弱的亮光。
于是,我打开部里的网页下载表格,按照要求填写好,向全国公安文联提交了去鲁院的申请表,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段时间手机时刻被我握在手里,只要电话一响,都满怀期望地快速接通电话,但每一次都是空欢喜一场。就在我即将放弃,抱着一切随缘的态度时,3月22日晚上,确切地说,是3月22日晚上7点15分,我正在书房里看书,突然惊喜地收到了单位领导用微信发来的一份由全国公安文联下发的公函——“关于选送李新红同志参加鲁迅文学院第四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通知”,随后又收到了来自鲁院的入学通知书。
当我用颤抖的双手捧起那张喜庆的、红纸黑字、盖有鲁院大红公章的录取通知书,我的眼里溢出了幸福的泪水,泪水漫过脸颊,滑落到嘴边,甜甜的。我那时那刻的心情,真不知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才好——心花怒放、喜笑颜开、神采飞扬,还是欢天喜地、喜出望外、百感交集……我都觉得一点也毫不夸张。
我知道那是童年梦想的泪水,是梦寐以求的泪水,是受宠若惊的泪水,是奋斗和努力的泪水,也是感激感动感恩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