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德 | 胸存党徽50年的父亲
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他,你也就读懂了人生。
——高尔基
家父是一位农民党员,终身挚爱故土;家父履行28年“村官”义务,终身热爱集体;家父性情温和,终身喜爱养生之道。
家父生于1928年,一辈子居住在宜都市王家畈乡双河桥村。2010年12月离世,享年82岁。
老人家安葬后,我从他少有的遗物中,挑选两件珍藏于身边:一件是父亲的身份证,另一件是夹有党章的笔记本。
家父于上世纪50年代入党,大队(村)干部任期28个春秋。论其个性品质,我简述为12字:温和老实,原则性强,胸怀坦荡。
坎坷人生,磨砺出父亲的温和性格。若将82个春秋一分为四,父亲则经历过丧父的少年期、困惑的青年期、自由的中年期、孤寂的老年期四个阶段。
父亲是祖母的独生子。民国战乱不休,祖父早年被国军“抓壮丁”后别家离子生死不明。家父自幼随母生活,上过三年私塾。
到了解放初期,父亲正值青春年华,失去父亲的他与祖母相依为命,共同熬过那段居住环境恶劣、生活物质匮乏的穷困时期。直到后来祖母改嫁,父亲娶了我母亲,才渐渐过上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
母亲小家父三岁,也是因为“抓壮丁”自幼丧父,与弟妹一道随母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饱受苦难,勤劳一生,育有三子二女。常言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摆在那困苦的年月,养育出一帮“脚踏肩膀”的儿女,父母的艰辛可想而知。
步入壮年,父亲凭着聪慧和三年私塾的文化底子,被组织培养为生产大队的财务会计,后来入党成为一名大队支部委员。
儿时对家父的初步印象:白日几乎不见人影,每当深夜被“噼啪”的算珠响声惊醒,才感觉到父亲还在油灯下干活。随后印象加深,感觉父亲一年四季忙着三件事:写证明——盖戳,打算盘——对账,整文件——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