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村民周某拧着一包糖果笑盈盈来到我家,想请父亲网开一面帮他儿子出具一份婚姻登记申请。经过户籍核对,家父发现这个年轻人距当时的法定婚龄还差三个月,于是耐心为周某讲明政策,劝说他等待儿子足龄时再办手续,直到来者心悦诚服提着糖果离开。
父亲常说,办事讲原则难免会得罪人,但这总比违法犯错的代价小得多。家父工作严谨,教育子女却有“迂腐”的一面。脾气温和的父亲,大事小事不愠不火,面对熊孩子犯错,却显得束手无策。
那是初夏的一天,我突发奇想要取嫩竹做“高跷”,便领着弟弟和领居小伙伴带着镰刀走进屋旁的竹园。手起刀落,我们砍倒不少新长出来的竹子。正当玩得开心的时候,被父亲回来逮了个正着。他一见被破坏的新竹现场火冒三丈,用罕见的吼声制止了我们。
我们知道闯祸了。要是被母亲碰见肯定会吓得作鸟兽状四散,父亲的威慑力十分有限。果不其然,他警告我们不要离开,然后匆匆进屋拿出一叠纸和几支笔来,责令我们写“检讨”。
我是年龄较大的,也是“主谋”,本打算写几句应付。可几个小家伙上学没几天,哪会写检查呢!我正想为他们担保开脱,却见弟弟立马怒怼父亲,他大吼一声“写个屁”,便三两下撕掉父亲递给他的那张信纸。父亲遭遇尴尬,虎着脸盯了许久没有说话。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那年,父亲进入知天命岁月。五年后他卸任“村官”,退下来陪伴母亲默默耕耘那几亩责任田。这是一段自由自在的日子,对父亲来说儿女们纷纷成家立业,仓有存粮,六畜兴旺,可谓衣食富足。人有旦夕祸福,转眼到父亲刚过花甲之年的那个寒冬,积劳成疾的母亲病倒,随后溘然长逝。
一夜之间,父亲步入孤独的老年行列,犹如山谷里两只比翼双飞的鸟,忽然间被射中一只;母亲像惊飞的那一只,受伤落下的另一只就是父亲。尽管余生二十多年并不缺衣少食,居住环境适宜,养花种草,沐浴阳光,但老人内心的丧伴隐痛总是挥之不去……
痛归痛,活归活。个人与集体,责任和担当,依然被父亲分辨得明明白白,折射出一名老党员的坦荡胸襟。
年迈的父亲,经常告诫儿女:“火要空心,人要忠心。”他以灶里添柴为例,说明柴火架空才能火旺的“补台处事”哲学,由此引申到强调对组织、对群众要实诚、要忠信的道理。
父亲为人厚道本分、言语不多,有时自己也遇上妒忌和麻烦。早年,曾有一位与父亲同龄的村民,因出现小过节欲报复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