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秋夜,生产队的稻谷晾晒后准备入库,由保管员打上灰印,暂时堆放在离我家不远的稻场过夜。有个村民使坏招,在深夜故意沿着通往我家门口的小路,零碎撒一些谷粒,伪造“作案”现场。次日天亮急着报警,诬陷家父“盗谷”,差点害得父亲受罪挨斗。
事隔多年,父亲早已淡忘了这笔“坏账”。山不转路转,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户“冤家”又承包生产队堰塘养鱼。
那年春夏之交遇上一场暴雨,这家户主急得团团转,试着几次下水,欲拔掉堰塘底漏排水却未成功。半日内洪水爆满,堰堤多处出现管涌,眼看溃堤风险加大,不少人等着见证“恶有恶报”的奇迹发生。
正值紧要关头,却见父亲二话不说,穿上蓑衣戴上斗笠,拽着一把锄头冒雨直冲过去。身体瘦弱的他,沿着险堤一侧与洪水斗智斗勇,举着锄头默默开挖,硬是在风雨中掘出一条深深的泄洪道……
洪水急下,堰堤保住了,下游的几十亩庄稼也躲过一劫。事后,有人嘲讽父亲是逞能帮“仇家”解围,而更多人是夸我父亲见义勇为。从那之后,我理解父亲为何在《党章》背页书写一句话:党员活着,就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幸福,让集体变得更美好。
数年后,自己成为一名党员。党组织的培养,父亲的教诲,让我同样明白,有信念、有担当,就是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