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为他在生活上极其节俭,时任主爵都尉的汲黯看不惯他,说他哗众取宠,必有奸诈,他亦不解释。
后来,汉武帝问他:
“你所陈述的事情是对的,可当大臣们诘难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呢?”
公孙弘淡定回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面对他人的冒犯,公孙弘从不去计较,而是选择了沉默与包容,最终封侯拜相。
康德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位置不同,不必争辩;层次不同,无需较劲。
君子和而不同,仁者向外兼容。
这世间,总有人会不满你、反对你;若是一一反驳,难免让自己满身戾气,惹人生厌。
遇事不辩,不是理亏退却,恰恰是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
真正有胸怀的人,不会站在某个角度争论说服他人,而是保持沉默的态度,退而远之。
03
有人说:为人处世,反驳是本能,反省是本事。
面对不善的言论,习惯性地辩驳、解释,往往只会彰显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懂得言迟意缓,向内审查,才能化平庸为不凡。
沈尹默早在浙江任教期间,他的书法就已扬名于外。
一次,他在朋友家,即兴作了一首五言诗。
不料,第二日陈独秀看了却点评道:“诗写得很好,字却不怎么样,流利有余,深厚不足。”
于是,陈独秀准备去见沈尹默,人未到,声已至。
“我叫陈仲甫,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
沈尹默还没看清来人,就听到这样一句“当头棒喝”。
心想:如此直言批评,着实刺耳。
他正准备反驳回怼时,又转念一想,忙招呼客人坐下。
陈独秀见沈尹默很虚心,就和他谈起了书法。
这让沈尹默大受启发,于是苦练书法,成为一代宗师。
后来沈尹默感叹:“如果没有仲甫兄的批评,我达不到今天的水平,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我得感谢他啊。”
看过一句话:
盯人之短,则天下无人可交;看人之长,则世人皆可为吾师。
面对批评质疑,愚笨的人,会下意识反驳,将自己困于成长的边缘。
而聪明的人,会第一时间反省自己的问题,从自身找答案。
正所谓:弱者自困,强者自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