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庭拿出一份报告,指控该报告为汉娜所写,并要求汉娜现场比对笔迹的时候,汉娜面对法庭递过来的纸和笔,凝视许久,迟迟未能动笔。
麦克瞬间回想起过去跟汉娜在一起的日子,为什么汉娜老是喜欢让他朗读;为什么面对菜单汉娜会显得焦虑;为什么他告诉汉娜,你自己也可以看书时 ,汉娜想都没想便把书推开。
汉娜是文盲,她不识字,不会写字!
回到法学院,面对同学的质疑:六个女人让300个犹太人活活被烧死,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这个问题时 ,麦克无言以对。
难道还有比承认自己是文盲,从而获得减轻处罚甚至改变整个判决结果 ,更有利于自己的事吗?坚守着这个文盲的秘密 ,是减轻自己羞耻感的最佳选择?
最终在听从了罗教授建议去跟汉娜谈谈的最后关头,麦克选择了放弃。
期间, 麦克走访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看到堆积如山的鞋子;看到集中营的焚尸炉;看到集中营居住的环境,对汉娜的恨超越了曾经日思夜想的爱,他无法说服自己。最终等来宣判日,汉娜因涉嫌主谋屠杀犹太人被判终身监禁 。
多年以后,麦克离婚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了曾经生活的小镇。这里有着少年时自己跟汉娜的所有痕迹 。铺天而来弥漫的痛苦分分秒秒在折磨着麦克。
翻开自己曾经朗读给汉娜听过的书,一股抵挡不住的冲动,让麦克开始为汉娜再次开始了朗读。汉娜在监狱很快收到麦克寄来的磁带,当打开录音机,听到熟悉的声音时 ,汉娜完全手忙脚乱地失控了。
麦克不断地给汉娜录制着朗读磁带,从来不识字,不看书的汉娜,第一次走进监狱图书馆,根据麦克的朗读,找到一本又一本的书,逐字逐句的开始了识字 ,慢慢地也学会了写字,但通过学习,用仅有能写得歪歪扭扭的字,寄给麦克的信 ,全部石沉大海。
又过了20年,汉娜因表现良好,获得了减刑。当麦克接到监狱打来的电话,告知这一消息之后,决定去监狱见汉娜一面。
这一年麦克43岁;汉娜63。
两个人的见面激动又平静,麦克依然无法释怀汉娜二战期间做过的事情,而汉娜依然叫着那个熟悉的称呼:“小子”
安排好一周之后接汉娜出狱,开始新的生活,麦克怀着无比复杂的情绪离开监狱 。为汉娜的出狱准备着。
一周之后,麦克得到的却是汉娜在监狱,站在一堆书籍上,上吊自杀的消息。走进汉娜曾经住过的监舍 ,麦克懊悔不已。其实在内心他早就原谅了汉娜,走不出的仅仅是他自己。完成了汉娜交托的遗愿 ,麦克也决定将自己与汉娜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女儿 ,有了分享秘密才能解脱,牢笼才能成为栅栏,尽管他们只相处了一个夏天。却成为了他一生印记。
汉娜越倾听于朗读,她对文化世界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就越强烈。她对自己文盲身份的自卑就越恐惧,对自己纳粹身份的厌恶就越痛苦。直到那场与麦克最后的见面,本想得到的一个拥抱,也被麦克冷漠地拒绝。她才明白了,人们为什么会那么咒骂她,抵触她 ,厌恶她 。也许唯有死亡才是最后的归宿。
即使是自杀,她也不愿意书本被鞋子踩脏。
史蒂芬·戴德利作品,2008年美国、德国同时上演。
2009年初的第81届奥斯卡上,该片共获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5项提名,最终温丝莱特凭借该片折冠当年奥斯卡影后。
片中存在大量的大尺度镜头,但是,站在性爱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 ,显然是不严肃 。影片虽然是爱情题材的故事片,但是,更是一种对二战深刻的反思。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战争所带给人们的伤害,永远都是无法抹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