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面临死亡时都是平等的,而临终者却又会表现出不同的神态,这是他们与活人世界告别时的最后一种状态,无不充斥着悲情,压抑和难过。
不管是在影视剧里,还是在现实世界,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临终者,在刚闭眼后的那一刻流下“冷冰冰”的泪水,正所谓流者无意,看者有心,那么,这些眼泪到底是从何而来,又是为何会出现的呢?
有的人解释说,这是临终者对亲朋好友的不舍,是悲情的一种见证,而有的人则郑重其事地表示,这是临终者因临终前承受了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无处可诉,最后通过眼泪的形式宣泄出来。
正所谓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这些解释似乎都非常在理,但要他们细说其中的科学依据,却又是无迹可寻。
在民间乃至宗教领域,都流传着一种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说法,说人在临终前后会经历一个灵魂出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异常的漫长和痛苦,眼泪就是因为这个过程相伴而生,所以很多地方的人都心照不宣,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即孝子贤孙不能直接触碰逝者的遗体,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逝者的痛苦。
当然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有的只是人类的一种习惯性的且特殊的思维活动而已。
我们都知道,人拥有着这个世界上至高无上的思维能力,但说白了,终究还是一群感性大于理性的动物,在一些极为特殊的场合,总会作出自我安慰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到头,只是一场场自欺欺人的心理暗示罢了。
实际上,人在临终之时双眼流出泪水,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首先需了解眼泪形成的原理。
人类的眼泪分成两种性质,一种是刺激性眼泪,另一种是情绪性眼泪。
刺激性眼泪,就是裸露在外界的眼睛在受到外界不明原因刺激或处于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形时会作出条件性反射,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切洋葱或有灰尘沙砾进入眼睛时,这些刺激性物质让我们的眼睛产生了很强的不适感。
此时眼睛中的角膜神经会向大脑中枢神经发出外界刺激物入侵的信号,中枢神经会向泪腺下达指令,产生泪水用于稀释或清除外界刺激物,而泪水一旦过剩就会从眼角流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眼泪。
另一种就是情绪性眼泪,和前面所说的刺激性眼泪相比,后者更像是有目的,有个人意识参与的主观行为,人在面临一种非常反常的情绪,比如极度压抑,痛苦或异常开心等等时,中枢神经系统会通过激活泪腺来释放大脑压力。
不管是何等性质的泪水,其最终都需要通过泪腺这个器官产生,按照正常释义,流泪就是指泪腺分泌的泪液过度堆积,已不能正常排出而自睑裂部流出的行为。
从科学角度来讲,人体的交感神经控制正常的泪腺分泌,而副交感神经控制大量的泪液分泌,人在濒临死亡时,副交感神经相对比较兴奋,因而会产生大量泪液,在闭眼之时,受到挤压,从眼角流出,如果这个泪液足够多的话,哪怕是处于眼睛睁开的状态也能流出泪水。
当然,关于人死后流泪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人在死后的五分钟之内,瞳孔会逐渐放大并开始失去光泽,其中的眼球也会从最初的球体状转变为平体结构。
此时因为人体的很多器官已经处于停滞的状态,身体无法保证足够的血压,眼睛内部的气压就会迅速降低,与外界气压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气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