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个杯子,空间都是一样的,就没必要让无关紧要的事情和时间占住这杯子里有限的空间。
不论是老祖宗说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还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在告诉我们,心不要装太满,也不要被物质吞噬。
前些时间,朋友来找我倾诉,她说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总是会感到烦恼焦虑。
于是只能呼朋唤友来热闹一番,但久而久之她发现,这种烦恼焦虑没有缓解甚至比以前更加严重了,她宁愿呆在24小时便利店也不愿回家面对空荡荡的房子。
诚然,现代社会的匆忙和喧闹已经暴露了朋友内心的孤独和焦虑。这种孤独感犹如毒液一样侵入内心,无法摆脱,让人深陷其中,找不到出路。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无疑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亲历着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信息便捷的时代。尽管如此,我们的潜意识里都会有不满足的心理残缺,这种心理残缺时不时会跑出来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思考。
女性之间之间的话题很多时候都会聊到高级的化妆品、昂贵的包包;而男性之间的话题几乎都是名牌手表、豪车、大大的房子......
开好车、住豪宅、用奢侈品已经成为很多人用来填补物质追求的唯一方式,他们的内心觉得只有用了这些价格昂贵的奢侈品,经常和朋友出入高档的场所才能显现出自己就是成功人士。
但物质只能满足一个人的外在需求,却无法满足他的精神需求。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越是匮乏,即便他拥有丰厚的物质生活,也是不幸福的,即使身处闹市,也觉得孤苦伶仃;但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十分的富足,即便物质不充裕,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怡然自得、宠辱不惊。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伟大的女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她对于物质和生活是如何平衡的。
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本是出生于无锡的名门望族,但生在乱世之中,被抄家、批斗、剃阴阳头、以及种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几十年间流落四处,知道后半生才在北京有了一个固定的住所。
演员陈道明因为要拍《围城》与钱钟书夫妇结缘,去他们家拜访时,陈道明坦言能闻到一股书香味,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物件,生活极其简单,但因为有书的陪伴,内心十分的富足。
或许是因为经历了动荡的战争年代,走过改革开放最后来到互联网时代,也或许是在丈夫和女儿年后离开这种沉痛的打击,恰恰造就了她始终能保持不慌不乱、不争不抢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