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狗链弄丢了,我父亲勃然大怒,打我耳光而且把我骂得狗血淋头。生理上的痕迹当天就消失了,但心理的创伤却不会这么快痊愈。我希望父亲原谅我,但他并没有,我很难过。多年之后,我又想起了这件事,而且重新感受到被父亲打骂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再一次感到心碎。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过令人心碎的痛,当时我们把所有压抑的痛苦都丢进潜意识里储藏起来,然后忘记。但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这些潜意识的伤痛总会不经意间左右我们。
③报复心理
报复的倾向,在权力斗争刚开始的时候就会出现。你会刻意伤害对方,从而减轻自己的痛苦。在报复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快感。因为,要超脱自己的痛苦需要很大的努力,但借着报复来转移注意力却很简单。
想要知道,你和伴侣的互动中是否夹杂着报复,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你因为伴侣的痛苦而沾沾自喜,那么你就是在报复对方。
在亲密关系中,察觉报复的迹象并选择改变,是很重要的。思考一下,你和别人发展亲密关系的原因,你就会了解,你的目的并不是要伤害任何人。争吵是谁“开的头”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会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
④自我放逐
自我放逐就是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失败的,都是没有价值的,完全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状态。这一状态会一直延续到她的婚姻关系中,只有找出好的解决方法,他才能治好自己童年的旧伤。
2.因果关系
亲密关系能治愈我们的旧伤,但在过程中,我们必须先体验对我们造成影响的旧伤。这时候问题来了,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然后我们会尝试控制他们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再犯。
案例:
约翰和玛丽深爱彼此,但在住在一起后,约翰越来越受不了玛丽总把浴室弄得一团糟。有一天约翰实在受不了了。
约翰:玛丽,说过多少次了,用完浴室之后要收拾干净!
玛丽:我会收拾的,你不要那么着急嘛!
约翰:收拾浴室会花很多时间吗?
·······
玛丽:约翰,你不能这么自私,你总是希望每件事都按照你的方式。
约翰:把东西乱丢的人可不是我,你简直把浴室变成了要命的跑道。
玛丽和约翰吵架的原因看起来是因为,玛丽没有收拾浴室。但要想了解真正的原因,就要了解约翰和玛丽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了。
玛丽在严格的家教下长大,她的双亲命令小孩必须“隐形”。比如,父母发现她把玩具乱丢,就会把她的玩具丢进垃圾桶,而且没收她所有的玩具,一个月不准玩。
慢慢地,玛丽深信自己是父母的负担。在和约翰在一起后,玛丽又再次感受到小时候被要求做“隐形人”的痛苦,因为约翰向她传达了同样的信息,让她忆起伤心往事。
约翰出生在一个多孩子的家庭,他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说话没人理。因为兄弟姐妹很多,他说什么,别的兄弟姐妹一插嘴,就没人注意到他了。
而且父母因为孩子很多也照顾不到他,所以他经常会觉得自己被忽略。当他的要求多次被忽略,就触动到了他童年的那段伤痛。事情的真相,就是约翰和玛丽在试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借以控制过去的创伤。
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相互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