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c.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d.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否似曾相识?
e.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f.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g. 情绪背后有那些感觉?
h. 我能不能用爱回应这种感觉?
当我们能诚实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亲密关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外,与亲密关系无关的问题,也能借由跟伴侣沟通的方式解决。
4.爱意
爱是能回应一切痛苦的。在亲密关系中,痛苦其实是一种转机,能让我们成长并摆脱目前所受的限制。
爱意的产生,是由于灵魂在驱策我们去学习如何真心地爱自己和对方。它能让我们克制冲动,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不致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而用理解、体谅的话来替代。这样,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才能够成长,并了解真正的自己。
5.赢在心态
逃避痛苦、不愿面对的倾向,只会延长我们所受的考验与苦难。许多人在面对痛苦时都会倾向逃避、挣扎、发怒或反应过度,因而使痛苦加剧。但是,由于我们的不完美而产生的痛苦也不会自动消失。
如果能坦然面对痛苦而不抗拒,那么痛苦就会转变为一份礼物,让我们更有自信,更相信自己,更接近自己的灵魂自由。
四、内省阶段
当幻灭的阶段移至内省阶段时,你就得到一个机会去检视自己的内心并发觉所有亲密关系的源头。
内省则会让你有更深的洞察力,去揭开错觉的面纱,从而大大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
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会让人有些失败的感觉。如果你把伴侣当作满足你个人需求的工具,那你很快就会觉得要不是自己选错了人,要不就是爱的火花已经熄灭。
但如果你把亲密关系当作学习无条件的爱的途径,那么你的决心能让你渡过难关,体验更美好的快乐和亲密。而这个阶段中,潜意识中的陷阱无数,而你的努力好像都是白费。而要突破这些看似固若金汤的障碍,我们必须学会“穿墙而过”的艺术。
1.穿墙而过
内省通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
在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让你满足,你可能会感到难以捉摸的倦怠感,无聊,过度的幻象,上瘾的行为变本加厉等,而且还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现状。这些无形的墙,势必让生活变得十分艰辛。
停滞、死气沉沉、缺乏兴趣或燃烧殆尽的感觉是亲密关系遇到墙壁时最早出现的信号。这时候,我们必须开始内省,或“寻找灵魂”才能让亲密关系继续成长。
如果你现在或将来身处此种情形,你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回应的方式。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我们可以选择“穿越”障碍。那么这道“墙壁”到底是什么呢?
2.受害者监牢
史蒂芬·卡普曼,曾提出“戏剧三角形”模型,就是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时,你只能用三种身份来看待它,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①受害者
遇到问题时,你首先会采取的位置是“受害者”。你感到恐惧、自悲自怜、抱怨,觉得自己被当成了替罪羔羊。处在受害者的位置,不管时间长短,都会让你害怕再次受到不平等待遇,被处罚以及其它形式的牺牲。于是,人类处理问题的机制会驱使你采取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来处理你的问题,这时候“迫害者”的角色就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