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迫害者
心存责怪、自认优越、追求完美的迫害者会愤怒地设法逃离痛苦,于是他会把问题怪罪到别人头上。
案例:在运动比赛中,输的那一队通常会非常懊恼。你会看到他们责怪裁判不公,攻击对方球友作弊等,但最后每个队员都会把计分板上的败绩,扛在自己肩膀上,责怪自己“表现得不够好”,不能让球队胜利。
但你为什么要迫害自己呢?纯粹是因为你已经没有人可以怪了,而迫害自己可以让你不必感受当受害者的悲惨。你会不会因为一件小事就骂自己笨?这就是你心中迫害者在压抑你心中的受害者,同时驱策你进步。虽然有人不介意一直活在愤怒和严苛的完美主义之中,但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过得快乐一点。于是,就到了“拯救者”现身的时候。
③拯救者
我们心中拯救者所做的事,就是努力地让我们处在没有痛苦也没有问题的理想境界。
案例:如果你觉得肩膀疼,你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疼痛的位置,并且按摩那里,如果严重就找医生。当你在寻求解决的方法时,你可能会抱怨一下(受害者),甚至对造成酸痛的原因,枕头或被子生气(迫害者),但你现在最关心的是把肩膀治好。(拯救者)
拯救者最正面的态度,是除了同情受害者之外,也同情迫害者,并提供有益忠告。但许多人不明白,其实拯救者的态度才是让受害者保持软弱无助,且让迫害者得以放纵脾气的原因。
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会在“受害者监牢”里不断转换角色,在选定自己的角色后,再借助周遭的人来填补另外两个空缺。这三个角色是在不断地变化,而如果你处理不好你的婚姻的话,你很有可能会进入“受害者牢笼”的墙壁当中。无论角色怎么转变,都会给双方带来不断的痛苦。
3.受害者监牢中的陷阱
“受害者监牢”中的陷阱虽然复杂,但要得到自由却很简单,只要有诚恳的意向,问题就容易多了。让我们看看几个陷阱的例子,并探讨真理所带来的让人自由的可能性。
①左右为难
“左右为难”的情形,发生在你必须在两个当中选一个的时候。问题是,不管选了哪一个,你都会觉得失去了某样重要的东西。
案例:
吉姆有一份稳定的办公室工作,但他又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如果他选择艺术工作,就可以做真正喜欢的事。但这样,他就没有经济保障了。如果继续坐在办公室,经济是有保障了,但是不能从工作中得到任何乐趣。该怎么选择呢?
要突破左右为难的困境其实不难。首先,要选择真理。什么是真理呢?就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还有就是愿意接受两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都不选。在两难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成悲剧的主角,诚心去追随你的内心,一切都会峰回路转。
②对家庭死忠的监牢
对家庭死忠有许多表达方式,包括你遵守的戒律、做出的牺牲、采取的信念,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在你出生的家庭中形成的。如果本着对家庭死忠来做事,你就是照着固定的模式、规则和信念在做事,这样只会限制现在的你,没有任何益处。
案例:娜娜觉得她所选择的男朋友必须满足父母的要求。
明杰想要在外多游历几年,却不得不接管家里的生意。
另外,对家庭的死忠会让内省阶段的死气沉沉更加恶化。如果不挣脱死忠观念的束缚,你有可能把这个包袱传给你的孩子。
③牺牲心态的监牢
在亲密关系中,牺牲心态就是为了家人我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哪怕我自己并不开心做这些。但为了家人,我选择牺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