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曾说过:“人生实苦需修炼。”
人生活的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可状态好坏,却是需要心态来决定的。
修炼心态、修磨心性,修得心境,在生活的磨砺之中,找到生活的出口,找到人生的方向,才能心明眼亮,世界澄澈。
林清玄说: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修一颗好心、善心、强心,安顿好灵魂,慢慢走上事事如意的人生轨道里,活出积极的人生风景来。

1:修炼心态,且行且成长
命运无常,人生无常,但自己的心态要正常。
因为一个人的心态只有正常了,强大了,才能在苦与累并存的生活里,在悲伤和痛苦随时可以漫天灌来的困难里,扛得住、熬得住,还能继续往前走。
修炼心态,就是要在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困境,拼了命也要找到希望的曙光。
比尔·盖茨说:
“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并且不要为此而抱怨。”
很多时候,错误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困难的事情既然来袭,无常的灾祸既然降临在了头上,心态好的人都会平心静气地接受,而不是只会选择抱怨。

的确,事情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这就好比同样的雨天,有些人会怪老天不长眼睛,害得自己没带伞不能回家,甚至愤怒地指天乱骂一番。
可有的人却欣喜地望着天上不断地下着大雨,觉得家里的庄稼可算是遇到甘甜的雨水了。
阿拜·库南巴耶夫曾说:
“一个人愤怒地大喊大叫,是可笑的;在愤怒中沉默,则是可敬的。”
陶渊明29岁出仕,历经了5次做官职又辞掉官职的起伏职场经验,这其中13年的辛酸和痛苦,想必他也早已看透了世态炎凉。
可就算面对如此动荡又复杂的职场生活,他依然做到为官清廉,做事端正。
甚至遭受到督邮刘云的公报私仇,恶意中伤和蓄谋嫁祸,陶渊明还是秉承着为人的正直初衷,遭受被贬之后,毅然决然地过上了一种田园生活,成为了后世所敬仰的田园诗人。

面对他人的挤兑和算计,陶渊明没有选择愤怒地做出无谓的抗争,而是选择沉默来应付小人。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这样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当人生抱负逐渐化为了人生泡影,陶渊明看破了,也看透了,但他还是保持住了好心态,寄情山水,快活逍遥。
《花田半亩》中说:
“生命中,我们都接到不同的剧本。
有的平淡,有的浓烈,有的是笑,有的是泪,不管怎样,我总要演好,直至落幕。”
人生就是如此,平淡或浓烈的人生,或是有笑有泪的生活,不管面对的是哪一种片段,都要修炼好自己的心态,不较真、不执着、不自弃。

2:修磨心性,平衡好得失与成败
《论语》有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人活着,重在修炼一颗心,修磨一颗强大的内心。
人活着,只有让心活得明朗了、透彻了,就会明白人生当中的得失和成败,都要学会顺其自然。
不是你的,不必苛求,属于你的,也不要紧张地害怕失去。
坦然地接受、勇敢地接纳。在逆境时保持勇气和信心,在顺境时保持克制和清醒。

《岛上书店》里有句话: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