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大约有五六十个垃圾桶,分布在小区的各处居民楼外。从垃圾桶里找到有价值的废品,本身属于一门玄学。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一个人在这么多垃圾桶的哪一个里扔进去了可以卖钱的东西。即使你五分钟前刚刚看完这个垃圾桶,然后去看了其他的,也有可能有人就在这时在刚看完的垃圾桶里扔进去了有用的东西。而一旦时间长了没发现,就存在被其他那些非职业捡垃圾的人捡走的可能性。想要降低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循环往复的检查垃圾桶,尽可能在有人扔完东西的最短时间内发现它。这位老太太是全职捡垃圾的人,很明显了解这个道理,于是这五六十个垃圾桶就成了她探索不尽的工作领域和永远也干不完的活。
这些年里我每次见到这个老太太,她要么是正在垃圾桶旁拣选垃圾,要么是从一个垃圾桶走向下一个垃圾桶。随季节的不同,她要么穿着一双旧运动鞋,要么穿着一双旧棉鞋,按照她那种特有的节奏,目视前方,略微仰着头,执着的向前走。她走路时嘴里时常嘟囔的什么,或是很响的咳嗽或吐痰,有一种目空无物的木楞与大义凛然的风度,仰着头走路,然后走到垃圾桶旁边,低下头干活。
我们小区的居民基本上都知道这个老太太的存在,这老太太自言自语是出了名的。她有时是小声的自己嘀咕,但更多的时候是很大声的说话,而且看着周围说,并不关心面前是否有人在听她说。她仿佛是说给全体居民听,说给除她以外的所有人听,也仿佛这只是她内心的一种宣泄,通过叙述来向外展露。她说的内容是五花八门的,一旦开了腔,往往是车轱辘话反复说。有时候她会说:“我不怕呀,我一个老太太什么都不怕呀,我什么没见过呀,我谁都不怕呀,我连死都不怕呀,人老了怕什么呀。”平日里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不免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况且她还是自己在那说。但时间久了,我们小区的居民对这老太太嘴里说出来的话,是淡然处之习以为常的。还有一次,她说:“这都变了呀,怎么能这样呀,不跟人商量呀,说变就变呀,怎么活呀,没有人管呀,要命呀。”她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通常是在走路的途中,有时候边走边说,有时候站在原地说一阵。她说话时,除了有些莫名其妙以外,并没有那种很强烈的歇斯底里的感觉,就好像她在跟站在面前的一位老朋友倾诉一般。而她一旦开始翻垃圾桶,又会变得很安静,安静的干活,不知道她的注意力集中了还是垃圾桶的气味使她不想说话,不过我倒也从未见她戴过口罩。
(分隔线3)
这老太太现在已经到达了我家楼下东边的那个垃圾桶,开始借着路灯的光在垃圾桶里翻找着,垃圾桶旁停着一辆白色的轿车。老太太把垃圾桶里的东西依次拿出来,逐一挑选后,又依次放回去。若是遇上深色袋装看不见的,她就用手捏,靠触觉去判断里面的东西。
这老太太平时不仅喜欢自言自语,她也是会跟路人说话的。她好像很喜欢那种五六岁大的小孩,见到那种领着这般大孩子的人,她就会看着那孩子说:“哎呀,多好呀,真好哈,孩子多好呀。”她总是一直反复的说,小区居民对她习以为常,有些只是礼貌性的笑笑就领着孩子走过去了,有些干脆不说话也不做表态就赶紧走开。并非我们小区的居民冷漠,这是有原因的。有一回,我亲眼见到的,一个妈妈领着一个小女孩,那个小女孩穿着一个小连衣裙,梳着小辫子,上面还扎了个大发卡。这老太太看到后,立刻开始对小女孩赞不绝口。
“真好哈,这是出去哈,上学了呀,小衣服真漂亮呀,真好哈。”老太太满脸都是笑,表现出了特别的喜欢。
这位妈妈可能不知道这个老太太,被别人称呼孩子好,自然也就冲着老太太笑笑,然后回答说:“是呀,都上学了。”
老太太得到了答复,又开始追问:“上学了哈,好好学习哈,真好哈,真漂亮哈。”
老太太兴致很高,孩子妈妈虽不想说下去,却又不好意思直接走开,只能应付着说着。大概说了好几分钟后,这位妈妈明显有一种尴尬在其中,有一句没一句的答着,同时一步步的领着孩子赶紧往前走。老太太完全没觉得尴尬,还是继续高声的说着,嗓门洪亮,还伴着笑声。那位妈妈最后几乎是逃离了对话场地,可老太太并没有觉得其中 有什么不妥之处,而是真心很高兴的样子,依然在称赞那个小女孩好看,其中满含着真情而近乎偏执,绝大多数人是无法适应这种交流方式的。那个妈妈离开之后,和我同在一旁的邻居大哥说:“还敢跟她说话,她能缠着你说一天。怎么样,到底跑了吧。”这位孩子妈妈,估计以后也不会再跟这个老太太搭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