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自我:读书多一点,运动勤一点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爱读书的人更长寿。
他们对3635名年龄至少在50岁以上的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显示,每周读书3.5小时的人,平均寿命可以延长近两年(23个月),读书超过3.5小时的人早亡风险降低23%。
由此可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
广西百岁老人蒙超英曾分享她的“长寿秘籍”是:“每天坚持读书、算术、做运动,然后保持心情愉悦。”
她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后,必不可少的功课就是“看书、做算术”。
因为读书算术能让大脑思考运作,防止老年痴呆。
除学习外,坚持运动也是蒙超英一直以来的习惯。哪怕已经九十多岁,她仍然会经常散步到公园打牌。
即便后来因行动不便很少出门,她还是坚持每天在护工的帮助下,做半个小时的舒展运动。
无独有偶,四川乐山的86岁高龄老人王大康,在40岁时成为中国单车环游第一人、61岁时考入大学本科、73岁又读了音乐专业……
如今,王大康在继续书写着传奇人生,每天坚持读报练字、学英语、弹钢琴,甚至做50个俯卧撑。
谈起这些习惯,他笑着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直到最后停止呼吸。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不要在闲暇的岁月中虚度光阴。
趁着有时间,去读一本好书,丰盈自己的灵魂,充实自己的大脑,专注自我的提升。
趁着有精力,制定一个计划,每天出门跑跑步,和朋友相约爬山,找到生活的动力。
人生下半场,常读书,勤运动,认真地对待生活,不辜负每一寸光阴。
请记住:你如何度过一天,就会如何度过一生。
03
控制情绪:生气少一点,心态平和点
作家刘娜曾说: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
人活一辈子,总会遇到糟心的事情,常常为一些小事破口大骂,就会让本可避免的事件酿成事故。
如果能少一点怒火,多一些平和,往往就能化戾气为平和,变事故为佳话。
近些年,看过很多因为“一时气急”而造成不可挽回后果的真实故事。
湖南长沙,陈女士在给儿子辅导作业时,又气又急,突然四肢麻木,双手痉挛成鸡爪状,住进了医院。
同样,46岁的张女士,因和家人意见不合,气上心头,结果因情绪激动,引起呼吸碱中毒,伤及了自身。
《情绪革命》一书中写着:“情绪生病比身体生病更可怕。”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情绪的问题,而祸及身体。
年轻时,因为见过的人和事太少,经常会干出一些冲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