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好的背后是什么?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为了你好的背后,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很多人说:我是亲生的父母,当然就是为了他好。
这是真的吗?
结果真的是为了他好,但是起心动念就是因为恐惧,因为你害怕他没有达到你的标准。
你害怕他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了怎么办?
吃不上饭了怎么办?
不能找到好工作怎么办?
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怎么办?
其实这些所有的不能好了怎么办?
来源于我们的置换,就是如果是自己的话,我就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办了?
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出路了,所以把孩子带入到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模式里面,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就像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
我是73年生的,今年46岁,小的时候去过粮站,拿粮票去买粮。我妈妈就说:这个行业永远都不会倒闭,因为人们永远都要吃粮的,永远都要去粮站买粮的。
但是呢,当粮站关门,取消了粮票的时候,我妈妈在家感叹了很久,我妈妈说从来没有想过大米可以随便买,猪肉可以随便买,只要有钱就行。
她说:这个拿票供应了多久,以为永远都不会变呢,谁不能吃粮,谁都得吃啊!
所以,你看我们的思维,其实作为父母来说,这个思维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在思维里面,有一个自我的一个代入感。
就像我妈妈经常说我:你什么都不会干,不会洗衣服,又不会做饭,不会收拾家。
然后她说:你将来这样,男人会嫌弃你的。
所以小的时候,她就教我,但是我真的对家务天生笨拙,大概我前世是男人的缘故,所以我一直就不会;我也不爱学,我只喜欢刀枪棍棒,男孩喜欢的东西,所以我妈妈特别发愁。
她跟我爸爸说:这个孩子将来嫁人太费劲了,肯定嫁不出去,没人会喜欢这种性格,像男孩性格,骨子里又这么刚烈;因为我小的时候把整个大院不论男孩女孩都打了一遍,所以到我们家告状的人是排着队去的。
而且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周易,奇门遁甲,梅花易数,四柱八字,佛经道德经这些我全部都喜欢,包括气功,这些我全部都喜欢。
但是我妈妈非常讨厌,把我的书不知道撕了多少本,她觉得那完全是不务正业。我那个时候自己会打坐,她问我:你打坐能评个第一吗?这个世界不能评第一的就没有产出,就没有创造。
她说:银行数钞得第一得冠军,还能找个好工作。你这打坐要是得了第一,谁给你发奖,能赚钱吗?
这其实是父母拿他们的经历来看待孩子,如果是我要是像你这样的能力和水平的话,那我觉得我就吃不上饭。
她就会把她的恐惧带进来,她会把她的恐惧带到孩子的未来,不停的给孩子按负向的确认键,说你不能这样,你不行,你不可以,这样就完了。
那份不稳定的爱
带来的是孩子的迷茫和叛逆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比我儿子大一个月,他们俩兄弟相称。我的朋友控制欲特别强,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问,什么都必须知道。
有一次他们班级组织去台湾游,回来的时候,我问他:宝宝,你玩的开心吗?
他说:不开心。
我说:为什么呀?
他说:无论说什么话,我妈都要求必须要看一下她的眼神,如果可以的话,这个东西能要,不可以就不要了。我跟她在一起玩,安全没有自由,就当一个跟班了,必须要表现得好,没有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