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将二八法则用到极致?
有个小短片,揭露了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两位大鳄第一次见面的过程。
两个人认识之后,比尔的父亲让他们在纸上写下对他们帮助最大的词,“one word that best describe what helped us most.”。
有趣的是,他们两的答案惊人的统一:FOCUS.
那么,Focus what ?
-
我对巴菲特更感兴趣一些,就说说他吧。
如果说,巴菲特这样的顶级富豪,他每天花费80%的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你会做何反应?
这就是他的“focus" , 他专注于阅读和思考。
-
作为全球顶级的投资大师,不把时间放到管理那庞大的资产,而去搞阅读,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那这是为何?
难道这老爷只是秉持一套“长期投资”理念,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然后躺着等钱进口袋了?
答案浮出水面——他的阅读活动绝对和他的本业息息相关,否则他才不会为其每天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可别忘了,他是个商人,读书这件事,如果不是给他带来了绝大的好处,他决计不会这么做,何况坚持把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去干这件事,真要是为了陶冶情操,真可不必如此严苛。
于是,尽管这些人没有亲口告诉你,恐怕你也能间接得到一个信息----特么读书真重要,能变成财富,或者说,全球搞知识变现这一块最牛逼的人,在美国,就是老巴。
-
那么,说到这里,有的人也就有小打算了,说老子也要每天读书,不过这个想法只能坚持三分钟,因为,他有更大的顾虑:特么我只是一个小普通老百姓,每天忙东忙西,哪里有那么多闲时间来看书?
这多少有一点“原罪思维”的影子,意思是说,只有像巴菲特这样的人,钱多到不需要考虑生活负担,才可以任性规划自己的时间,从而才有那么多时间去投资大脑,最后大脑的知识和智慧又反过来变现成财富。
额.....问题在于,一开始巴菲特的财富是怎么来的?
我们常常一厢情愿,“等我有多少多少万,我就云云云”,认为有了大钱,才可以干什么什么。
哎,这可能就是阻止我们变得更好的一大认知阻碍吧。
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事实是:巴菲特自读小学以来,就有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
有了这样的习惯,让他在做报童的时候,就可以赚到比别的伙伴更多的钱,然后因为尝到因为思考和阅读这个习惯带来的好处,后来就一再的坚持了下来,良性循环----等下会讲,他为了坚持这个习惯,做出了多大的努力。
可能很多高手的一大幸运在于,在年少时期,一次次藉由某种方式或者技能带来的甜头,然后在往后成长过程中,一步步将习惯坚持下来,或者一直磨炼技能,最后到达了一般人不可逾越的高度,对于这类人,我们叫他们大神。
-
所以,有时候,我们是要对我们的反应模式进行管理的,尤其警惕,有些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可能并不利于成长。
-
巴菲特几乎一生都在坚持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前面我们说了,他之所以这么做,背后的逻辑是----真香。
这种做法让他吃香。
在过去五十年里,巴菲特投资的年化收益率达到20%,总累计的收益率达到8000倍左右。
也就是说,你给他投1万,他给你整出8000万,所以,对于巴菲特来说,那是真特么香啊。
当然,我们不能说他的读书和思考习惯,就和他的投资成就有直接因果关心,但用个「强相关」这个词,应该不为过。
那么,他为了维持这个「强相关」,都做了哪些事情?
下面到了揭露时刻----巴菲特其实是一位时间管理达人,让我们来看看,他为了能够创造更多用于大量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都做了哪些事:
策略1:避开忙碌的工作
他的日程安排中,几乎排除了所有的强制性任务:
他不与分析师交谈(巴菲特估计,一般的CEO,他们的时间有20%是花在的无效率交谈上)。
他很少与媒体对话。
他不参加行业活动。
他几乎整个职业生涯都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这也是他的出生地。
他几乎没有不参加任何内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