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将二八法则用到极致?
他做的这些决定并不轻松,实际上他也需要不断抵抗巨大的社会压力。
策略2:只和自己信任的人工作
巴菲特会审核与他一起工作的人。
他只与自己信任的首席执行官合作,并且已经和他们合作数十年。
这么做很有好处,因为都是自己信任的人,在收购公司之前,他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谈判和尽职调查。
信任,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你节省时间。
对他的团队成员,他也采用了相同的标准-许多人已经与他在一起数十年了。
也就是说,选择那些你愿意和他们长期一起工作的人,然后真的和他们长期一起工作。
在巴菲特哲学里,你可以看到,他的投资是长线的,他在知识上也是看长线的,甚至是在工作上,与他合作的人,他都是长期主义的。
策略3:保持简单
他裁掉了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官僚机构。
他的个人生活也很简单, 他住在一个简朴的房子里,而且他个人每年花销也不多。
随着我们在职业,公司和生活中的成长,增加生活复杂性非常容易----实际上这是常态。
但保持简单呢,反而就需要努力和技巧。
实际上,当你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巴菲特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时,恐怕会发现,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恐怕也是最能践行极简的人之一。
扎克伯格跟衣服的故事我们听过很多……保持简单变成了一种能力,在今天,这已经越来越不言自明。
策略4:专注于一些高质量的少量投资
他每年只进行少量投资。
他认为,卓越的回报来自集中的投资组合。
他一再告诫跟他学习的投资者,优秀的投资理念很少见,如果在他们的职业生涯开始时,给他们一张二十洞的打孔卡,这些打孔数是他们在投资生命周期内可以进行的投资数量,只要严格执行,那么最终投资结果将会得到提高。
他在1993年年度报告中总结说,这样做可以提高投资者对公司业务的思考强度,那么自然就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这显然也好理解,如果你一辈子只能投资20次机会,那么你还会那么随意吗?
策略5:关注长期投资
巴菲特一旦下注,他的持有是长期的。
对自己的前五大股票期权,他的持有都超过二十年。相比之下,典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持有期不到一年。
巴菲特将类似的概念也运用到知识投资上,在巴菲特的唯一授权一本传记中,传记作者评论了自己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东西:
你学习和投资的东西应该是累积性的,因此,与其去学习明天可能会过时的东西,例如某些特定类型的软件(两年后甚至没有人使用过),不如去选择可以让你在10或20年内变得更聪明的东西。
-
现在你懂了。
沃伦·巴菲特空闲时间的阅读和思考,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也不是财富的结果,而是他专门为此设计的结果。
-
巴菲特核心心理模型:二八原则
巴菲特的这些策略并不是随意的……回过头来看,它们全都源自一种重要的心理模型-80/20规则
----20%的努力带给我们生活中80%的结果。
在他的生活的每个领域(关系,投资,技术,优先事项)中,巴菲特都是精通并且会无情地优先考虑重要事物,并剔除其他一切事物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