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你开了公众号,前期可以凭借着努力,把多年积攒的那些想说的都说了,能说的都说了,但是到了由于积累被你榨干,你的公众号文章开始青黄不接,读者纷纷表示失望,请问你要怎么办?
这个时候,相信“结构化写作”能够帮到你。
情感证明,是情感诉求,目的是让论点抓住人们的情绪。
所谓L,就是Logos,逻辑证明:
事实上,有志于想要进行长期写作的人,都会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持长期的高质量输出?
这是每一个写作人永远避不开的话题,走过来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走不过来的,可能就走不过来了吧。
显而易见,现在网络上你所能见的那些活跃的写作者,尤其是那些高质、高频率发文的作者,排除团队写作这一可能性,他们肯定都有自己成熟的方法论。
而我也相信,今天我说的这个方法,应该也会有不少成熟写作者心照不宣的吧。
逻辑证明,诉诸理性,分析读者应该相信作者的原因。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成功演讲所必备的三个要素,它脱胎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有效的口头沟通方式,现代商学院理论家称它们为「说服三要素」。
就本文所见,大家已经能发现,第一大段的一千多字,完完全全运用的就只是“PEL模式”,其实这个模式可以广泛运用于任何非虚构类文章。
除了PEL,还有比如“WHAT--WHY--HOW”模式,这是写作干货类文章遵循的最基本的方式。
照样十分好使用,如果你想实验,不妨这样做:先确定要写作的主题,然后跳出一个关键词,然后知乎搜索、微信搜索、QUORA搜索,最后找到合适的一些问题,挑一个回答。
在这个回答里:
第一步,先解释这个关键词是什么(WHAT)。当然,你不要傻傻的几句话就说完,你得使用例子或者案例来说明。
第二步,分析WHY。一定不要停留于表面,不然你显示不出深度,一定是WHY3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难道这个问题这么简单吗?实质上是因为...”
看过奇葩说黄执中的辩论吗,其实他所做的就是解构,对问题进行解构、深挖,我们看他的演讲总有汗毛拔起的感觉是不是?
没错,这个解构的魅力就在这里,它让你看到深不见底的东西,经常一个问题深挖三层就能脱一层皮,而一篇文章里,最精彩的,也往往是WHY的这部分。
第三步,写出HOW。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罗列一二三四个办法,每个办法下面可以写不少文字----其实这是最无趣的部分,不过这部分内容是最不可或缺的,因此不和疏忽。
你观察就会发现,“WHAT--WHY--HOW”模式基本上已经可以概括大部分干货写作模式。
今天先介绍这两种方式----其实只要掌握着两种方式,已经可以解决很多写作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