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会经历如同你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样的情绪和痛苦——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那其中所承受的痛苦和难受,是你所愿意去承受的。
前面的小芳,她说自己挑了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尝试,但是“当我开始干一段时间后,我都开始觉得枯燥”,好像她已经“把喜欢的都尝试完了”,“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尝试的了”。
哎,尽管我相信小芳是个聪明姑娘,但我觉得她应该没有听过哲学家黑格尔老师的“正反合三段论”,也叫“正反合辩证法”。
所谓“正反合”,说的就是人对事物的感受往往会经历“正”、“反”、“合”三重境界。
我一个朋友,她说想要离职。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当初你可是卯足了劲儿去的那个企业啊。
她说她厌烦了,她也不好意思说当初她想去的那个企业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因此产生失望。
好了,有例子了,我们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正反合”。
彼时,我那朋友使足了挤奶之劲——这是形容词,不是说她真的挤着奶去的——获得公司聘用的那一刻,终于做了心意的工作,她感受是幸福的,这是“正”。
此时,我那朋友干了一年,厌倦了,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动摇,想要跳槽,这个状态是“反”。
当然,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哪怕她真的跳槽了,她照样还是会再经历一遍前两个阶段的感受。
黑格尔老师的“正反合三段论”是能够描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对事的感受的变化状态的,不信你再看看恋爱,恋爱中你对对方的印象就是一次典型的正反合。
3,
当然,还没有讲“合”。
相对来说,人们做事往往更多的是经历前两个阶段多一些,先是因为有“正”的感受,接着又一次次因为“反”而选择中断。
中断干嘛?他们要去寻找下一个能带来“正”的感受的事物。
老实讲,一直是因为“反”的阶段而中断的话,格局就小了…….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就永远地在“正”和“反”之间轮回。
而频繁在“正”和“反”之间轮回,是很难形成什么客观积累的,也就是说,这样是没出息的,干不成什么大事的。
但凡能够成点儿事的,都需要熬过“反”的阶段,来到最后的“合”的境界。
比如一对恋人过了幸福阶段之后,或早或晚的会来到矛盾期,这时候就要选择是否磨合。
相互磨合调整个三五年之后,他们或许就能进入一个和谐的状态,这就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