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公众号后台来问我问题的,95%都属于这一类。
前面说的,不考虑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因素,这叫“不知事”,不了解一件事的发展规律,因而不能发展出对事件的合理预期,或者也可以叫做“不知彼”。
对应的,完全的乐观主义者还有一个缺点,叫做“不知己”,或者也叫“不自知”。
“不知事”和“不自知”,容易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叫做不能正确归因,这也是会使他们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最根本原因。
举例子,依然是小芳,小芳想去做某件事,希望事情顺利如同想象。
由于她的不知事,做事中间出现了一些不合想象的误差,她都会容易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而造成的。
但真的是她造成的吗?很有可能不是,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她的自责就是一次错误的自我归因。
而完全的乐观主义者对自己也往往是过于乐观的,总觉得自己挺好的——这是不自知造成的。
于是做事过程中遇到坎坷遇到不合想象的地方,就容易把他们潜意识的分裂给暴露出来:一方面觉得自己很完美,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够好。
或许在做事之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遇到挫折之后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所以自己到底是好或者不是好?是行还是不行?自己是有用还是没用?我能做好吗?
这些问题都会在他们的脑中萦绕,是的,这就是他们所陷入的自我怀疑。
这种内耗会消耗掉他们大量的能量。
6,
那些成熟的人,有过阅历之后,他们一般会选择让自己做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一方面他们力求知事,他们能够考虑到未来的负面因素,考虑有可能要付出的代价,甚至对最坏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防备,这就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另一方面他们力求做到自知,他们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他们会承认是一个会害怕失败的普通人,是一个知道做了事情之后要承受痛苦甚至迷茫的人,知道自己是有缺点弱点的人……
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想象成理想体,而是接受自己的局限和不完满,这是对自己合理预期的基础。
有了这些认知之后,他们才会选择行动。
相对而言,一个自知和知事的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会更加坚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