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无法有始有终地完成计划呢?
这些原因,凭空想是想不周全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强调记录。
只有每次记录遇到阻隔的那些时候,把具体的原因、把具体的障碍记录下来,你才能够清楚,都有哪些原因。
很大程度上,这些障碍是和负面情绪有关的,比如拖延、比如自我怀疑、比如丧失意义感…….
怎么办呢?
一个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自己在行动受阻的时刻,去想「怎么办」,而是应该提前想好应对的策略。
让自己做选择题,而不是去做思考题。
你可以提前为自己设置一套程序:如果A情况出现,则就去做B事情。
A情况是B事件的触发器,也就是“开关”,当A情况产生的时候,提醒你直接去做B事情。
如果A情况是某一种负面情绪,那么这套程序就可以让你最大限度地减少没必要的情绪内耗。
在没有这套程序的时候,你遇到任何一种负面情绪,都不免会沉湎其中,不得已的情况下还需要想怎么办——但让一个处在情绪低谷状态的人去想怎么挣脱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时候真的挺为难的,因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个迷茫的人,很难通过迷茫的自己找到一个好答案。
但是,站在局外看,从旁观的角度,就容易找到好的应对方式,你积累下来好的应对方式,就是B事件。
比如,有时候我会因为不满意自己写的东西而抗拒修改,对我来说,这是挺常见的情况,那么我就给自己设置了一套程序:如果因为不满意而抗拒修改文章的情况(A情况)出现,那么只需要去把文章的错别字挑出来(B行为)就可以。
我发现这套程序对我是管用的,A情况的出现,立刻触发B行为的发生,让我不必在A的那种状态中沉溺太多。
因为自己的感受比较真切,所以我只举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但我觉得,这个方法,每个人都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你可以设置自己的应对程序。
6、不要把感受当作客观
这是我一定要向大家传达的一个认识。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晚上,一位熟识的女孩跟我说,她终于熬几个小时,才把一篇数码稿写完,然后接着强调,“我自己看着都觉得很垃圾”。
这句话正中我下怀,我告诉她,其实我看自己写的东西,挺多的时候,也感觉垃圾。
“你知道我今天发的那篇文章,为什么前五个评论点赞那么高,后面的几十条却没有什么点赞吗?那是因为发那篇文章之后,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稀烂,我只放出来最初的五条评论,接着我就睡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