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车站
注:渑池站,建于1915年,是陇海铁路上的车站。渑池站在陇海线上行距离连云站759公里,离兰州站994公里。
昨天写了长达4000字的渑池老街,老同学爱军眼尖,说你不该漏掉渑池车站。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很不应该。渑池老火车站位于百货大楼往东方向,具体位置就在一里河范围内,据说渑池车站现在还在使用中,有人说破烂不堪,但这正说明它古老,有历史和岁月的味道啊!渑池现在也有动车了,高铁车站好像设在果园乡,离县城可谓十万八千里。和梧州南站一样不方便,而老车站离老县城不到1公里,距离新县城也不过3公里以内吧。
说起渑池车站,我也是有话可说有故事可讲的。我们县最重要的铁路是陇海铁路,我们家解放前就住在陇海铁路边。原来面粉厂这一片都是荒地和窑洞,不时还有野狼出没,爷爷用不知多少斤粮食换了几孔窑,不久邻居回民兰大爷紧挨着我们家也买了几孔窑,兰大爷比我爷还大几岁,听说是给火车烧锅炉的工人。孟春的爷爷老孟,对面的老刘,老王,老马,老张陆陆续续都不知从哪里迁移进来,慢慢形成了后来的复兴街。复兴街和陇海铁路走向一致,都是东西走向,长度也就百十米,中间是条马路,南北两侧都是街坊邻居。
关于渑池车站,我印象中,民国时期就有了,但还不在现在的位置,老人说就在我们家不到三百米处,也就是复兴街的第一代居民我爷爷和老兰头原来就是看中车站附近的优势才到此安家的。民国时期我爷爷除了种地养家,就是在车站旁边摆摊卖胡辣汤,烫面角,他很会做菜,他的烫面角听叔叔姑姑们说是他的拿手绝活,应该算渑池最早的地方小吃了,放到现在他就是烫面角第x代非遗传人。最原始的车站我当然没见过,应该也很热闹,气派。
爷爷在世时也说民国时期渑池已经有铁路了,那时铁路除了运货,拉客,也运兵。不知是抗日还是内战时期,爷爷说只见一车一车的伤兵往西边拉。最残酷的是,到了渑池车站,伤兵车就临时停靠。有人到车上把已经死掉的,半死不活的,缺胳膊少腿的,奄奄一息的,从车上抬下来,就在铁路边的荒地里,挖个坑,就地掩埋。最惨不忍睹的是那些还没死的伤兵被活埋时心犹不甘的呻吟和挣扎,这种事一般都发生在三更半夜。活埋伤兵之后,火车就窟咚窟咚开走了。爷爷赶紧拿上铁锨,锄头等工具到活埋的地方偷偷救人,挖开表层的土,只要还有一口气的,爷爷都想法营救。具体他也说不清救了多少伤兵,他记得大概有六七个在我们家养了好长一段时间伤,伤势恢复好的会帮爷爷加工胡辣汤和烫面角,等生活基本能自立就告别爷爷去找生路自求多福了。
几十年后,只有一个回县城找到爷爷表示感恩,但爷爷经过辨认回忆后,说他认错人了,自己没救过他。其他人都不知所终。貌似爷爷救人也没什么回报,但他本来也不图什么回报,他一辈子就喜欢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虽然脾气刚烈暴躁,吸烟又喝酒,但他还是活了92岁,这该是最大的回报吧。我爷爷是辛亥革命的前一年,1910年腊月生的,2001年10月3日驾鹤西去。爷爷说,民国时,他在车站卖胡辣汤,有带兵的国军头头见他身强力壮,仪表堂堂,曾劝说他入伍,他坚决推辞掉了,他虽然年轻,已经是当家掌柜,家里兄弟姐妹妻儿老小十几口人靠他顶梁,哪里能当甩手掌柜呢?此外,他虽然没经历过战争,但亲眼见过那些被抛弃的伤兵结局是何等凄惨,因此说什么他都不去从军了。现在不知渑池档案馆或者居民手里还有没有人保存有民国车站的老照片,那样我也能看看我家最初的样子,爷爷摆摊卖胡辣汤和救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