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退休万事休,坐吃等死闲悠悠?退休自知桑榆晚,老骥伏枥再贡献?“但保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当下退休人员的几种生活状态。
以上说的第一种状态是人退心退,无所事事,随心所欲,虚度光阴,浪费生命,这是消极的心态;第二种是壮志未酬,仍然在风风火火的做事,或仍在千方百计找想做的事,这是积极的心态;第三种是坦然面对年纪大了,人已退休,调整心态,享受生活,安度晚年,这是淡定的心态。
人到老年,不得不面对死亡这个可怕的又必须直面的话题。其实,人的死亡有三个标志:一是社会性死亡,即在社会上包括家庭里没有了存在感,丧失了价值;二是肉体死亡,即物质生命已完结消灭,离开这个世界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三是灵魂死亡,被绝大数人忘记,只有极少数亲人还会回忆祭奠。
因此,为了拉长死亡通道,延长寿命过程,老年人要努力做到不社会性死亡,使自己余生有限的生命长度体现价值,展现意义。正所谓人不思老,老将不至。其实每个人一生都是从他人笑我们哭到我们笑他人哭而结束的,生命的逝去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有的人能够接受自己的老,把余生每一天都活出意义,
老年人要做到不社会性死亡,如果你不是个有钱人,就要做个值钱的人。如果自己有资源,有能力,身体健康,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对社会有益的事,直接对社会有价值;如果自己不好去外面做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关系国家大事,对身边有关的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通过支持子女的工作,间接对社会有价值;即使平淡生活的人,也不要危害社会,更不要为老不尊,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作贡献也是有一点价值的。
人的一生都应该活得有意义,一个年纪干这个年龄段应该干的事,老年人也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