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在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落叶乔木,耐寒、耐涝,在生态条件较恶劣的盐碱地也能生长。春天伊始,发芽吐绿,柳丝摇曳,柔软下垂,树皮组织厚,纵裂,老年树干中心多朽而空。一般寿命为20-30年,少数可达百年以上。
我们村就有一棵远近闻名的大柳树。关于她的历史,村里没有人能说得清,关于她的身世没有人能读得懂。记得她矗立在大队门口西南,高约20多米,树冠面积超过200多平方米,粗到得两个半成人方可合抱。一到夏天,树冠吐绿,遮天蔽日,成为人们遮风挡雨的避暑圣地。
这棵大树也成了我村的一个地理标志,听老人们讲,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树上挂一大钟,每当日寇、乔军(应县乔日成的土匪)来袭时,有民兵专人敲响大钟,人们听到钟声背起包袱,抱上孩子,牵着牲畜向北坡奔跑,这就是村里老人们经常说的跑反。我记得唐山地震时期,村里防震,也是以那口钟的声音为令。另外,有外来卖东西的、村里放电影时、走街穿巷耍猴儿的、演西洋镜儿的肯定都在树下叫卖、表演。一到前半正月,耍玩艺、点烟火,大柳树下,肯定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当然,大柳树下也是社员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比如社员们出工前在此集合,民兵们在此训练,学生们在此上体育课,党员的追悼会在此召开,也有人端着饭在树下吃午饭,还有人劳动回来乏了,把鞋一脱放在树根之上枕着休息。大柳树仿佛成了全村人(树西的人居多)的家。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就是天然游乐场。我们围着大树捉迷藏,在树下翻鞋,打岗、滚铁环,不到伸手不见五指,不到父母呼唤声音怒吼起来是绝对舍不得回家的。
大柳树是全村人日常生活、文化活动的见证人,人们对这位老者也是敬之有加。我们村的习俗是人死的第三天和出殡前的晚上,孝子(男)们必须去告庙,大柳树是必经必拜的之地。还有,第二天早上人们偶尔会发现大柳树树腰身或树枝上不知是谁给缠上了一块红布,这种现象人们习已为常了,也没人去议论和追问。
后来,我外出求学,工作,偶尔回去,看见大柳树西部已经枯死,只剩下朝天突兀的一些老枝。再后来,绿叶越来越少,直至树杆腐朽摔倒。如今,柳树一去不复返,白云大地空悠悠。
看着这片曾经玩耍的地方,我的心酸溜溜的,眼湿露露的。我想和我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我们村的人都有同感。
现在我终于读懂她了。她能于盐碱地占一半的我们村顽强生存,给我们村人与命运的抗争留下了暗示。她的皮爆裂粗糙,正如几百年前我们村人的生活一样,饥寒交迫,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居不安所。但她却仍以罕见的毅力顽强活了下来,为全村人遮风避雨,她就象一位百岁老奶奶一样,爱怜地看着膝下的每一个孩子,盼着他们快乐地成长,并把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给他们。
大柳树,你虽然不在了,但你永远都会是爷爷放事中的主角,你的坚强不屈,你的不择肥瘠,你的无私奉献将永远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可惜那个年代我太贫穷了。也没有留下关于她的真实照片。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