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第十八课作业:为什么说不动脑筋的勤奋其实是一种懒惰
参加复盘营有一段时间了,刘主编的写作课件反反复复地听了好几遍,好文章也看了不少。但是一到自己下笔,要么是墨迹半天写不出来,要么就是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爱看。
焦虑苦恼的同时,却一点办法都没有。直到看了一位小伙伴的文章,我突然醒悟了,原来问题就出在不动脑筋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读书没有用心去分析和记录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诗圣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只有博览群书,并把它们吃透,再下笔才能运用自如。
大家都知道,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没有平时的记录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因此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名人名言、金句的记录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平时看书的时候就应该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丰富了,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具有观赏性。
虽然读了再多的书,但是没有用心去记录,书上的内容在看过之后很快就忘掉了。实际上对写作起不到任何的帮助,这种看似勤奋的读书是不动脑筋的勤奋,实际上就是一种懒惰。
2、 只忙于读书而没有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也是如此,我们每次阅读的时候都要产生思考,要努力去掌握书本中的知识要点,去理解书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它能带给我们的用处。而不是走马观花的通读一遍,然后就抛到脑后。
会读书的人先把书读薄,然后再把它读厚。
读薄呢,就是要把书中的主题思想、精髓提炼出来。我们平时做的三栏笔记,思维导图都是在做这部分的工作。
读厚呢,是在归纳提炼后进行思考,运用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去把相关的知识找出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空间,做到触类旁通,达到扩散性阅读的效果。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篇关于月季花的文章,可以顺便查一查其他的花卉,看看各种花开放的季节,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知识量得到了扩充,写文章的素材自然丰富了很多。
因此,忙于读书而没有思考,这种不愿意动脑子的勤奋也是一种懒惰。
3、 不能随时记下生活中的灵感
托·富勒说:知识是宝库,但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是实践。
我们都知道实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写作也是如此,读书再多,却迟迟不开始动笔,写作水平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即使是天才,也要经过刻意练习才能成功。何况写作不写光看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我们写作光写书本上的东西肯定不行,干巴巴的空洞语言不可能打动读者,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有代入感,让读者感兴趣。那么,平时生活中灵感的积累就尤为重要。碰到感兴趣的事情,想到什么亮点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长就忘记了。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刻刻留心身边的亮点,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感悟,都随手记录下来,养成每天动笔的好习惯,才是真正的勤奋。
人之所以高等于动物,是因为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但是当这个大脑不能勤于思考,只埋头去做一些简单的、不动脑筋的工作。大脑失去了锻炼的良机,我们也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千万不要去做那些不动脑筋,看似勤奋的事情,因为不动脑筋的勤奋其实就是一种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