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写作的人最怕什么?没有灵感。灵感来自于生活,来源于日常中的点点滴滴,也许就是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瞬间闪现的想法。如流星般,来得突然,消失得更快,如果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也只能后悔不已。

我们时常羡慕那些高产的作者,他们的灵感为什么能源源不断,不但能够保持日更,还写得又快又好?就好像有一个哆啦A梦的百宝盒,随时可以往外拿出写作所需的各种素材一样。
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写作宝盒。它的主人凭借着自创的卡片笔记写作法,5个月完成了特许任教资格论文,正式获得知名大学社会学教授资格,37岁的他从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一跃成为大学教授。
这个传奇人物叫卢曼,德国一个酿酒师的儿子。他在30多年时间里积累了90000多张笔记卡片,这些卡片帮助他完成了58本著作,几百篇的学术文章。这些神奇的卡片就是卢曼的知识宝库,他从这些卡片中提取需要的信息,再把它们链接组合起来,完成新的作品。
震撼于这小小的卡片对写作有这么大的帮助,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申克·阿伦斯,把它写进《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帮助我们更便捷地把灵感记入卡片,进而快速地完成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神奇之处吧。
1、改变传统笔记方式
从我们学生时代开始,记笔记的方式要么在书的空白处写下重点,要么在笔记本上进行摘抄。书看完了,笔记也就放在那里不会去看了。
因为当时记录得容易,导致脑子里面忘记得也快,等到需要的时候,还要把书重新看一遍,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双重浪费。
卢曼卡片笔记法则不同,它不提倡随堂记笔记的方式,而是提出学生在一天稍晚的时候,用专门的时间来进行笔记的记录整理。记录时不仅仅是把阅读到的内容简单地抄写下来,更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整理笔记。
卢曼认为,信息输入时太简单了,大脑反而容易忘记。只有那些通过自己理解后的知识,大脑记忆的时间会更长。卢曼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拒绝做知识的搬运工。
他认为,把这些信息用卡片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一个类似集装箱式的标准化管理,定时地去处理这些卡片,抽出它们进行思考分类,寻找建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随时加入一些新的想法,写作时直接提取出需要的卡片,会更加方便快捷。

2、 两类卡片盒子让写作更高效
卢曼的卡片盒子有两类,分别存放不同的卡片笔记。一类是存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简单说明的文献卡片盒;另一类是主卡片盒,存放闪念笔记和专项笔记。
闪念笔记就是记录我们常说的写作灵感的笔记,它总是短暂地闪现于我们的大脑中,所以我们要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定期地整理成永久笔记,存入主卡片盒。
专项笔记是我们阅读的专项内容和产生的想法,把它们记录在卡片上,一面写上书目信息,另一面写上内容和自己的思考。之后也要定期的翻看整理,思考它们与已有笔记的关联性,并把它合并到主卡片盒,写下新的索引,以便于日后的阅读和写作。
闪念笔记、项目笔记都是整理后随时丢弃的,主卡片盒里的笔记也会及时更新,有了新的想法,卢曼就会把新笔记添加在旧笔记的后面,并给它们进行编号,建立起新的联系。
写作时,我们只需要从主卡片盒中提取需要的卡片就可以了,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将相关的卡片排序编号,所以写作时按顺序组织起来即可。

这种写作方式被称为“自下而上”,相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写作方式来说,拥有很多优点。比如说,能让我们写作时思维更加自由,精神更加专注,外脑思考让写作更高效……
这就是卡片写作法的神奇魔力,让卢曼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写在最后
上面只是《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的一小部分,书中还详细地介绍了卢曼卡片盒笔记的其他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在阅读写作的应用,在此就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