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武汉多湖、多山、多高等学府。几大知名学府皆据有一山,比如武汉大学之于珞珈山、武汉理工大学之于马房山,而我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则坐落于桂子山上。我有幸在桂子山上度过了三年的宝贵时光,这座小山成了我生命历程的重要支点。
一九八七年炎热的九月上旬,二十二岁的我搭火车来武汉读研。此前,我已于当年五一节平生头一回来武汉参加面试。在火车上,我向同车厢的武汉人打听华师,他们都知道这所大学,但一问及桂子山便不清楚了。我很纳闷。九月十四日将近中午时分,跑了一夜的绿皮车终于停在了武昌火车站,一辆接新生的大巴将我们这些天南地北的人连同大包小包装进去,顺利送上了桂子山。
那日,桂子山上仿佛过节。红旗招展,横幅醒目,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车水马龙;送新的接新的报到的推销的购物的,使桂子山好似成了一个大集市。赶紧办手续住下来,尔后再慢慢品味桂子山吧。
起初对桂子山,没有多大感觉,也不知为何叫它桂子山。开学后过了一个多月,一日傍晚,我与一同窗在图书馆前那条大路上闲走,忽闻一股从未闻过之气,又香又甜,特别浓郁,难以承受。同窗告诉我,那是桂花开了。啊,是桂花,我一下想到了桂子山名的由来。仔细望去,果然在路边的一棵棵树的枝丫上,出现了米粒般大小的金黄金黄花朵,那花一簇簇地拥在一起,并不能显示其清晰的面貌,但其气味异常地浓烈,虽甜香无比但难以使我这异乡人消受得了。不过,约摸半个小时后,我便适应了,觉出桂花味之美妙,这真是天赐的香。打小在洛阳下面的小城,只听说月亮里吴刚伐树的故事,也依稀望见月亮里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但从未见过桂花树以及桂花,更未闻过桂花香。今日,站在真真切切的桂树跟前,我好庆幸来到江城求学,江南果然山水灵秀。
此时正值金秋,桂子山上遍开金黄的桂花,整个校园浸染在甜香之气中。我便每日晚饭后徜徉在桂子山上的每一条大道与小路,呼吸桂花的芬芳,惬意极了。猛然想到已入农历八月,端的是八月桂花遍地开,好花知时节也。前方有帅哥美女流连漫步,我不禁想起远方的她,她所在的城市亦难见桂花,何不采撷一把?大着胆子行动,右手从枝上捏抓,左手在下方接......,装入信封,寄给远方的她。 当然,过后我忏悔了我的这种损桂行为。
整个桂子山就是一个大公园,它是树的世界、绿的海洋、花的园地。除了桂树,还有香樟、玉兰、梅树等。这些竟都是我不曾见过的。它们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樟树高大繁茂,玉兰叶阔花硕;而梅树则在桂花落尽后的冬日开花,傲雪怒放。大雪纷飞的时候,桂子山上的桂树、香樟树会出现枝桠被雪压断的情形,我好生奇怪,后来明白,那是四季常绿不落叶承载了更多雪压的缘故,难道这是枝繁叶茂的后果?北方的树冬天光秃秃的,树干枝桠上面存不了多少雪,因而从未见过被压断的树枝。
那时桂子山的自然景观,还比较原生态,不像今天人工过多的雕琢。一进华师大门,迎面就是较长的上坡路,车辆极少,进出平安,那路是柏油而非水泥的;左侧有一斜沟,内生竹林,青青的竹子高大茂密,一入校园便可赏心悦目,有人称之“夹皮沟”,到了春天的雨后便悄悄从土中冒出尖尖嫩嫩的竹笋来。读书研学处,有竹林为伴,倍增情趣。
竹林左前方的高处,有学校的医院,我曾因皮肤奇痒常往之。医生诊后开了针与口服药,并建议道:“你可能是水土不服,把你老家的土弄点过来冲水喝试试。”我很惊讶,完全不接受吃土,但我信水土不适,江城多雨,桂子山湿润,宿舍潮湿,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尤甚,如此是否吃点桂子山上的土才有理?我终于未照医生的话去吃土,久了痒就减轻并消除了,一定是适应了桂子山,她接纳了我这个北方游子。
我好喜欢桂子山上的路,曲曲弯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宽窄不一,且与台阶相连,或高大或低矮的树木花卉在路两旁自由生长。我们就像穿行在画廊里,又如走在乡间小路上。走在这样的路上,整个身心都是轻松愉悦的,如有美女相伴则更会有飘飘欲仙之感。在武汉高校流行着这样的说法,爱在华师、玩在武大、吃在水院、学在华工......,不言而喻,桂子山上不仅景色迷人而且美女众多。
我们的教室在一号教学楼的顶楼。站在教室向外眺望,只见粉墙黛瓦或灰墙红瓦掩映在绿荫丛中,小径如带,人影晃动,蓝天高远。最是那红瓦醒目,在一山的绿荫之间惊艳靓丽,夺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