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入燕园,我便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现在回想起来,在燕园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体会了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我受益最大的S老师和J老师,他们曾经说过做学问不能浮躁不能太有功利性,这是他们二人的真实写照。也可能因为此,他们后来才会离开燕园远赴狮城,而我和其他忠实的追随者也跟随他们南下,当然这是后话。
在光华的第一年确实非常忙,各种作业,各种考试,还有小组讨论都让人精疲力尽。当然是适者生存,在千军万马中闯过独木桥,大家都成了练家子,这些课程自然都不在话下。经过两年的教师生涯,我也喜欢上了教书这个职业,虽然薪水低微,但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这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而我在两年的散漫生活后,也就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在刚开学的时候,我找了几个老师聊天,向他们咨询我以后职业打算的意见。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建议我在第一年修完必修课,第二年开始上博士课程,期中W老师更是建议我去数学系上课。后来在第一年的课程结束后,我选择了J老师做硕士论文指导老师,同时也申请了硕博连读。当时我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在博士毕业后,去一个中等城市的大学教书。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J老师告诉我很有可能要去新加坡,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有点不知所措,因为当时系里的老师都有博士,如果J老师走后,我可能找不到博士指导老师。幸运的是,J老师后来告诉我新加坡有个助研的机会,我可以考虑申请这个职位。在J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和Y最终能够从众多的申请者脱颖而出,得到了这份工作。最开始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我没有想过我能够有朝一日能够走入南加州,我的想法就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士然后再回国教书,我父母当时也很赞同我的想法。
当我开始准备狮城之旅时,就在我的毕业典礼之前,爷爷去世了,我不得不赶回家吊孝。对于爷爷的离去,我心里非常愧疚,我没能见着爷爷最后一面,因为当时我正忙于北京昌平区的两个调研项目,这是H老师给我找的工作机会。虽然当时我有国家补助和奖学金,但是就新加坡之旅而言,这些都是杯水车薪,一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感谢H老师,逢年过节都打电话过去慰问。如果不是当时她的帮助,我不得不举债5位数南下狮城。
第五节 南下狮城
在奥运的前几天,我登上了南下的飞机,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但我不是很习惯,颠簸噪音伴随着整个旅程。当飞机降落在樟宜机场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度,放眼望去都是高大的绿色乔木,随面而来的热带气息让人感觉闷热。
新加坡是个繁华热闹的城市,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唯一的不足就是地处热带,每年夏天的时候十分炎热。我刚抵达新加坡的时候非常不习惯,闷热的天气,蹩脚的普通话,别扭的Singlish,这些都困扰着我。而当时我在工作上面临很大的压力,那时我还没有完成学生到研究人员的角色转变,我还处于等靠要的阶段,除了书本上的理论,我对研究而言足足是一个门外汉。当时我的指导Y老板让我迅速完成了这个角色的转变,他让我仔细的推敲几篇文章,然后让我按照文中的扩展部分尝试去拓展,初步尝试自己去完成扩展。
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Y老师,如果当时不是他的指导,我可能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助研,而当时我几乎没有做过助理研究的工作,我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尝试自己认为可以做下去的文章。来到南加州后,有次找Moon聊天,他很好奇的问我是不是在做博士后而不是做助研。当然研究中间也走了很多弯路,很多发现自己所学与所做的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某些细小的问题甚至耗费了数天数月的时间去解决。
当我在新加坡的第一年工作结束后,我直接面临的就是一年后合同结束的去留问题,当时Y老师也表达了希望我能留下来做博士的想法,我心里也很难拒绝Y老师的邀请,同时我我父母觉得我在新加坡读博士很适合,离家也近,来去也方便。在难以选择之下,我咨询了J老师,J老师说,为什么不趁着你还年轻的适合继续出国深造,在这里呆下来虽然很安逸,但是以后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有限的。在J老师的鼓励,我就开始了我的寄托之旅,我从没有想过我会想过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准备英语,而ETS好像也专门挑我的刺:考GRE的时候计算机黑屏,托福迟迟不出分。后来我终于寄出了所有的材料,忙完了申请的事情,才发现已是2010年年初,这意味着我在新加坡呆了一年半,并且只有半年我很有可能就要离开这个岛屿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