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开立医疗 2020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国内厂商已经积累了 90% 以上的超声技术,以开立医疗和迈瑞医疗为代表的部分国产超声设备公司已打破“GPS” 高端市场垄断地位。在全数字彩超时代后,GE、飞利浦、西门子医疗等头部企业主要在 探头材料、图像分析软件、整机设计提升等方面进行持续升级,近年来超声芯片技术、 成像原理等基础技术并未有革命性突破,国内外超声产品不存在显著的技术代差,为我 国企业的技术赶超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以迈瑞医疗和开立医疗为代表的国产超声设 备第一梯队公司已在高端市场获取一定市场份额。
2.3 分级诊疗政策拓展增量市场,国产替代支持本土超声攻占存量市场
分级诊疗政策的持续落地助力拓展超声存量市场。《健康中国 2030 规划》指出,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引导三级公立 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我们认为,分级诊疗制度 有利于基层医院发展,助长了对于超声设备的需求。
政策助力国产超声替代,本土企业未来可期。《―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指出,到 2025 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 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 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我们认为,随着国产超声设备技术逐渐赶超并向 高端化迈进,依靠价格优势及政策引导,国产超声未来星辰大海。(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内镜赛道高速增长,行业空间星辰大海
内窥镜是经人体的天然腔道或微创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导入到将检查或手术的器 官,进行光学成像,从而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图像信息,并可在器械配合下进行手术 治疗的一种医疗器械。内窥镜具有图像清晰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诊疗中的使 用频率越来越高。腹腔镜、关节镜等属于硬管式内窥镜(硬镜),即借助戳孔使腔镜进入 人体腔内或潜在腔隙的不可弯曲的内窥镜;胃镜、肠镜等属于软管式内窥镜(软镜), 即通过人体自然腔道(食道、肠道等)进入体内的内窥镜,镜体一般可弯曲。

3.1 我国内镜赛道 2016-2020 年 CAGR 达 11.1%,预计未来将加速成长
中国内窥镜器械市场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根据新光维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 预计 2025 年中国内窥镜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402 亿人民币,其中国产品牌渗透率达 14.2%。根据新光维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内窥镜器械市场 2016 年市场规 模 152 亿人民币,其中国产品牌渗透率仅为 2.6%,于 2020 年达 231 亿人民币,其中 国产品牌渗透率达 5.6%。我们认为,在中国―2025 制造‖、进口替代等利好国家政策、 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下,内窥镜市场未来空间星辰大海。
根据海泰新光招股书援引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软镜相关产品占据全球内窥镜市场约 27.6%。目前,全球内窥镜市场份额主要分成软镜、硬镜、设备、附件相关四类, 其中硬镜相关产品占据 22.2%,内窥镜诊疗相关附件占据 26.0%。
3.2 技术换代窗口期,CMOS 取代 CCD 技术,国产替代有望弯道超车
在图像传感器领域,CMOS 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兴起有望打破 CCD 图像传感器技术 被少数厂家长期垄断的格局。相对于 CCD 成像技术,CMOS 为数字化电路,灵敏度 更高,在相同尺寸的靶面下可实现更高的分辨率,是内窥镜摄像系统发展的趋势。随着 CMOS 图像处理芯片被内窥镜设备制造商更多地应用于内窥镜图像设备,制造商基于 CMOS 图像处理芯片开发高清图像算法,加速推动内窥镜图像的高清化发展。我们认为 国产内镜制造商有望通过 CMOS 绕过 CCD 图像传感技术专利,从而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