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龙灭绝的事件当中,行星撞击当然是决定性的因素,科学家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中也经历了很多的推测,首先确定陨石撞击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幸运的是撞击在地球表面留下了痕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事实上,专家们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仅是恐龙灭绝,其实大部分的生物灭绝事件当中都有类似的迹象,来自不同年代的陨石坑向我们揭露了环境变化和陨石撞击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推测,地球所经历的生物灭绝很有可能都和恐龙的例子有很大的相似性,是行星或者是陨石突然撞击了地球,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具体的影响形式可能是地震引起火山爆发。
火山灰挡住了太阳,或者是脆弱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植物生长受到影响,动物也因此失去了食物,慢慢的也就消失了。这样的解释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让其科学家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些事件都处在一个规律的周期当中呢?
从理论上来说,陨石撞击是随机事件,那么它所导致的环境变化和生物灭绝肯定也会在时间线上显示为混乱的分布,可是2600万年一次的规律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太阳伴星
一些研究者尝试从天文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他们建立的模型当中,太阳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恒星,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外形和结构都非常相像的伴星,他们还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就叫做“涅莫西斯星”。
从位置上来看,它虽然靠近太阳,但是二者之间的距离依然存在,不过特别的是这颗伴星并不像其他的行星一样围绕着太阳公转,它的旋转中心是银河系,这样一来,他和太阳之间其实就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位置关系当中。
二者之间有一个最远距离和最近距离,两个距离之间的变动周期是2600万年。当它们处在最近距离的时候,彼此之间的引力作用就会非常强烈,太阳系当中的各种陨石就会因此受到影响,朝着太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