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28.7亿斤),增长1.0%。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2715亿斤),增加128.6万吨(25.7亿斤),增长1.0%。
当然,粮食产量增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多种因素,不过经济作物产量的变化,气候变化确实也是原因之一。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在解读今年夏粮生产情况时提到,全国夏粮单产小幅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虽然去年北方冬麦区遭遇秋汛,但开春后气温回升快,“倒春寒”、春旱等灾害发生较轻,利于小麦起身拔节、分蘖成穗。入夏以来土壤底墒足,早晚温差大,利于籽粒灌浆。南方产区大部适期播种,生长阶段气象条件良好,特别是春季以来光温充足,利于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至于早稻,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持平略降,早稻产量实现增长。王贵荣表示单产持平略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早稻生长期间气象条件“两头好、中间差”。早稻播种至4月,江南、华南产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日照时数偏多,播栽用水较为充足,阶段性“倒春寒”天气持续时间较短、影响偏轻,水热条件总体有利于早稻播种育秧、移栽返青和秧苗生长。5月至6月,江南、华南产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阴雨日数偏多,影响早稻生育进程和光合产物形成,且部分地区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影响早稻抽穗扬花。后期南方大部天气晴好,光照充足,气温偏高,利于早稻灌浆成熟。
而七八月份的异常高温对今年秋粮产量的影响有多大,国家统计局表示,“南方持续高温导致部分丘陵岗地和“望天田”等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块受旱,华北、东北降雨导致局部作物倒伏和农田积水。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我国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灾同城交友妹子害较重,呈现出“两头涝、中间旱”的态势。”不过,发言人也在前面提到,“根据初步调查,今年秋粮播种面积有相亲交友免费平台靠谱所增加,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有较好基础。从长势来看,根据遥感长势监测显示,当前玉米、中稻、大豆等主要秋粮作物长势和去年基本持平。”
另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新收获小麦的整体质量为近10年来较好水平,安徽、河南小麦品质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
2、影响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多数是由于战乱和饥荒带来的人口大迁徙,大规模的共三次,分别是:
一、西晋的“永嘉之乱”时期,其人口迁徙,直到南朝刘裕宋初年时,南渡人口已经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
二、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时期,当时的北人南渡,造成的影响是南方人第一次超越北方。
三、北宋的”靖康之变“时期,当时的北人南渡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一些比较先进的垦殖技术,使得当时南方的”蛮荒之地“逐渐变为了”鱼米之乡“,并且在风俗和习惯上南北方相互融合,从此经济上南方强于北方的局面开始完全确立。
如今在我国这个相对和平的土地上,战乱和饥荒已经不复存在,即便气候变暖造成重要农产品的布局将会有所改变,受现代社会发达的交通运输以及物联网发展,人们目前的生产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除了自然因素外,城市规模及发展、交通、教育等等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以三大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占比5%左右,这样看来,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似乎有限,对人口迁移影响也就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