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弃非
5月30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6月1日零时起,上海将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及机动车通行。同一天,终于恢复营业的上海恒隆广场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各大奢侈品门店外,开始出现久违的排队画面……
今年3月以来,疫情反复并波及多个经济重镇,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居民消费和收入信心大幅走低。
数据显示,1-4月份,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单看4月份,下滑趋势更为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当前,稳增长成为重中之重,要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目标,稳住消费、释放消费潜力正是重要抓手。其中,汽车在我国消费总量中占比较高、涉及面广,被视为有效带动整体消费复苏的一大着力点。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促消费举措时,将“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放在首位。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也提出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
在国家层面的“救市”行动带动下,各地也纷纷响应,掀起鼓励汽车消费热潮。失去的消费,亟待加速“回血”。
01
今年一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9.4%,消费已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而消费越重要,疫情的影响就越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此轮疫情对消费影响有多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36个月消费数据,今年4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至近两年最低水平,为2.94万亿元,仅略高于2020年4月的2.82万亿元;而-11.1%的增速,则比2020年4月的-7.5%更为严峻。
从月度走势看,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去年12月达到近三年新高4.13万亿元后,呈现断崖式下滑趋势,今年3月、4月增速分别仅为-3.5%、-11.1%。
各地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在全国24个万亿城市中,有6个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负增长,其中西安增速仅为-9.8%,下滑幅度最大,其次是-3.9%的天津和-3.8%的上海。深圳、苏州等也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与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地区基本吻合。
若将时间线拉长至1-4月,则有更多万亿级城市加入下滑行列。在已公布数据的18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负增长,上海、苏州分列跌幅前两位,增速分别为-14.2%和-7.5%。

单独看4月数据,18个城市中,仅福州仍实现增长,其余17个城市均为负增长。其中,下滑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中,除北京外,均处于长三角。这也不难理解,在上海此轮疫情影响下,长三角地区消费呈现“一损俱损”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评论指出,消费不振经济就难有增长之势,扩大和修复消费,对经济稳增长将有核心作用。
02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消费占社会总消费比重10%左右。而且,汽车产业链延伸较长,几乎覆盖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进一步支撑服务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受疫情反复、居家隔离等因素影响,汽车等大宗消费受到明显抑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汽车消费额为13335亿元,同比下滑8.4%。4月的汽车消费额下滑幅度更为明显,直接萎缩-31.6%。
根据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04.4万辆,同比下降35.0%,环比下降34.0%。这一销量数据,也是202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证鹏元分析指出,疫情对居民汽车消费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居民出行受限,对线下消费为主的汽车影响较大;二是企业经营承压居民收入受损,消费信心下滑,汽车等可选耐用品更易受到影响。尤其是近期受到疫情波及的广东、长三角等地经济发达,汽车销量占比高,势必对我国汽车消费造成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部署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多种优惠政策, 鼓励汽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