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实什么 " 撩妹 " 手段都不会、更不知道还有 " 交友软件 " 这种东西。
欢颂得替她哥哥平事儿,他就把欢颂的负担当自己的负担。
欢颂坚决不求人,宁肯自己打工挣钱;阿耀就在游乐场,把自己往死里练飞车技术,希望靠这一手车技挣钱。
他前往广州的路途上,电视机里看到,广告男主角把项链藏在汉堡里,给女主角制造惊喜,自己也有样学样。
爱得这么笨拙,这么词不达意,才是少年人独有的心气。
简单的心动、自然的浪漫,却让人脸红心跳。
他们彼此温暖,又彼此独立,互相付出。
只可惜,俩人当时都不明白,或者说,捅破窗户纸的时候未到。
电影的 Ending 部分,韩寒拍了一个超级大的 " 大场面 ",大到韩寒自己都忍不住在微博里说:
拍电影是我的梦想,可梦想怎么那么贵啊?
阿耀和欢颂都是 "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 ",这次相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壮美,壮美到极致。
这里不剧透,很多人的哭点,都在这部分。
谈到韩寒,三个词就可以概括:
文坛的天才少年、作家里赛车成就最高的、写而优则导的青年导演。
2000 年,韩寒的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发行超过 200 万册。
大人们担心,他一下子拿到那么多写作的收益,会把持不住,建议分期分批,每次发给他一万。
韩寒坚持一次性领完,然后用来买车、改装、买配件 ……
五六年后,韩寒成了全国顶尖的赛车手,拿到了 7 个冠军。
顺便出了一本《就这么漂来漂去》。
文字,曾经是他表达自我的媒介;赛车,是他不顾一切追逐的梦想。
所以在他的电影里,你能看到层出不穷的金句,随时让你想要记下来当签名。
以及,他的电影里,车的地位,不是冰冷的机械,而是赴汤蹈火的伙伴。
从《后会无期》中横跨大陆的自驾旅途、到《乘风破浪》中赛车手的奇妙冒险、再到《飞驰人生》中的越野拉力赛," 车 " 元素已成为韩寒电影的标志之一。
譬如这次,少年阿耀的奇幻漂流,也是跟摩托车聚散离合的过程。
欢颂的 " 终极赴约 ",骑的也是阿耀的那辆心爱的摩托车。
刘昊然家里人担心摩托车危险,不想让他学,正好借着拍电影的机会 " 把证给考了 ",昊然还凡尔赛:科一科二科三科四,一遍过。
专业赛车手尹正,看到《四海》片场,琳琅满目的摩托车,忍不住激动万分 " 拍这部戏好开心 "。
而韩寒的初心则是:希望留下 " 内燃机时代的声音 "。
一个人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时候,是会发光的。
电影里的阿耀,同样是为热爱的事情而生,为爱的人倾其所有。
"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一次关于爱与失落的成长物语,阿耀和欢颂披荆斩棘地迈向了现实的成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