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韩寒拍不好电影。从来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他,无法真正理解和共情他所乐于刻画的困顿小人物。
从 18 岁开始,韩寒就已经能靠出书养活自己,《三重门》的巨额版税高到让他能烧钱玩赛车。而同时期的郭敬明,刚上大学时为了应老师要求买 DV 和电脑,犹豫了一星期向母亲开口,又等了足足等了一月才拿到汇款。
图源网络
一个没有愁过钱,一个清楚没钱滋味,这决定了两个人未来的创作风格截然相反。但共同点是都活在漂亮的假象里。
而假象,难以唤起共鸣。
韩寒的成功无迹可循,基于才华,更基于时代——世纪之交,80 后走上舞台,第一届新概念大赛,青春文学兴起,微博出现,意见领袖引导舆论,互联网普及。
在今天,市场批量生产偶像,消费至上、娱乐至死,愈发严苛的舆论环境不会再允许一个 " 口无遮拦 " 的韩寒出现。
制造韩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的缅怀也就成了无意义的自恋。
现在的韩寒已经收起锋芒,说他江郎才尽也好,说他力求安稳也罢。现实就摆在这里,他变得温顺了、消停了,在安全区域内不再冒太多风险。这样的选择也没什么不好,人到中年,总得有自己的考量。
而作为创作者韩寒,也该接受中年的自己。如果仍持续在电影里不肯放手地大喊 " 男人至死是少年 ",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追忆,一遍遍伤感。那多少还是有点太油腻了。
在过去采访中,记者曾问韩寒,进电影圈之后会不会有点谅解过去写影评时批评过的那些人。韩寒的回答是:" 愚蠢是不能被谅解的。"
图源:视觉中国
这句话也适用于《四海》。无论多少情怀加持,为烂片担责的韩寒,败了就是败了,不需要被谅解。
参考资料:
《韩寒叛逆往事》,作者摩登中产
《未被绑架的韩寒》,作者梅雪风,原载于《大众电影》
钱不是这么好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