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帆
" 人性、历史、义气、烟火气 ",丁帆用这几个词总结这部剧的看点。首先,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作品截取的时间段是 1969 年到 2008 年,整整半个世纪,没有避讳历史背景,也没有回避人性中的悲剧,而从悲剧中诞生出的正是人性的光辉,秉昆的伟岸形象就是从历史废墟中站立起来的小人物。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忠义 " 在剧中得到完美的阐释。" 为什么历经几十年的友谊长存?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也只有靠着这样的义气相互扶持到今天。每当到了这样的情节档口,我都会流下热泪。" 最后,《人世间》里原生态的具有年代感的棚户区风景,让观众看到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感,让走过这段路程的人们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历史背影。丁帆相信,这部剧的诞生,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必定载入史册,不仅留在电视剧史上,而且留在口碑历史中。
△剧中的 " 六小君子 "
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观看《人世间》,会有强烈的代入感。" 剧中的故事,知青、工人、教师、下海都是我所经历的,呈现的人物和场景也都十分熟悉。" 资深媒体人、江苏省电视剧审查委员会专家蔡震说。" 我在农村待过,也做过大学老师,住过筒子楼,像周蓉一样,一家三口就挤在一间十平方的房子里。" 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王飞评价《人世间》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呈现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薛颖旦有感于匠心独运的片头设计:" 片头的这个眼睛,既是梁晓声的,是他对东北故土的回望和致敬;也是导演李路的,是他对那片土地的怀念和热爱;更是观众的,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别人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人生,有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有各自的无奈和悲欢。历史和生活的参与者、创造者们一起俯视人世间,真正实现了从作家到导演到观众的共情共鸣。"
现实题材创作,关键在于创作者的底气和信心
从反腐重磅大戏《人民的名义》到被写入最高检 " 两会 " 工作报告的《巡回检察组》,再到今年春节期间火爆荧屏的《人世间》,看似传统的题材经李路打磨后必成 " 爆款 "。
△毕飞宇
《人世间》所着重表现的家庭,亲子、夫妻、手足之间的伦理亲情,让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有种久违的感动。特别是周父、周母和三个成年子女躺在炕上叙说往事," 一群鱼一样的吊在那里 ",场景处理让人叫绝。
作为《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人世间》等多部重磅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出品方,弘道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彬总结,现实题材创作,关键在于创作者的底气和信心。" 剧播出之前,作为制片方心里挺忐忑的,因为有很多不看好的声音,认为这种剧没流量,拍摄难度高,投资成本还这么大,但播出结果印证了我们的信心。"
李路预测,《人世间》的热播,或将带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中国电视剧创作回归现实、回归文学成为热潮,必将对中国电视剧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演带来深刻的转变。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省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宁等出席研讨会。会议由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丁捷主持。丁捷说,电视剧《人世间》是一次艺术的多维创作,依托于优秀的小说文本基础,加上扎实的剧本改编以及成熟的影视化制作,共同成就了一部口碑剧作,这样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当下,戏剧影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和机遇期,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大有可为。江苏一直有着非常深厚的戏剧影视转化传统,被改编成戏剧影视的作品数量众多,毕飞宇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青衣》《推拿》,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红粉》,赵本夫的小说《天下无贼》等均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周梅森的几乎所有小说全部完成了影视化改编,从《人间正道》《人民的名义》到去年的《人民的财产》,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较好的反响。省作协近来持续开展工作推动江苏优秀文学作品的戏剧影视转化改编工作。召开电视剧《人世间》研讨会,也正是希望通过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为下一步推进这方面工作拓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