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差距只有贫与富,高与低,快与慢么?
那你又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
躺平和内卷是两端,选哪一个都显得武断。
所以纪录片,给了我们第三个答案——
03
优秀和正常之间
Sir 知道。
一旦说到 " 平衡 " 和 " 中庸 " 这些词,一定会有人觉得废话,鸡汤。
但如果,它们真实地发生在一个 15 岁少女的身上呢?
来,请出开头说的那部非主流惊悚片其中一位导演。
陈楚乔。
在这位外表清纯的小妹妹身上,你看到的是堪比铁娘子的自立。
面对学生内阁,她表示,这东西蛮好的,但我不会去做,也许是我害怕承担这么多人的眼光和期待吧。
跟周子其的入世,李文琪的懵懂比起来,陈楚乔更像是 " 清醒的出世 "。
那她想要的是?
根本数不清。
摇滚、小说、电影、画画……都想要,但都没有完成得很好。
所以,这也是 Sir 最共鸣,最佩服的一个主角。
换做其他同龄人,文艺爱好这么多,即便不显摆也在心里暗爽吧(比如周子其就被老师调侃:写作文太爱掉书袋)。
可陈楚乔甚至比很多成年人都有危机感——
我觉得自己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这样下去肯定是有问题的(多像喝大了,讨厌自己写不出更深刻的影评的 Sir 啊……)
而比 Sir 更有行动力的是,她真的去做了。
一个细节,甘拜下风。
室友正抹着开架货,羡慕楚乔大牌护肤品一堆堆。
可楚乔突然说,我觉得开架挺好的,省事,我下次去超市也买。
什么意思?
虽然家境不错,妈妈也允许她爱美,但这些不打紧的小细节,陈楚乔根本不想花费时间。
Sir 尤其记得一句话:
我看很多测试题都会问
你面对压力时会干嘛
睡觉,逛街,听歌,我好像没有这些选项
我觉得压力来了,就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没有压力了
到此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十五岁的她,可以在学校不愿意掏出一分钱的情况下,拉赞助找投资,用 7000 多块拍下丧尸电影。
要知道,那会儿《僵尸校园》还没播,陈楚乔的灵感,来自一本韩国恐怖漫画。
自我嫌弃,是她最宝贵的 " 玩具 "。
当人愿意对这个玩具爱不释手,哪怕会焦虑会迷茫,但终有一天,玩具会变成行动,成为更大的自己。
或者,这就是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答案——
优秀和正常,都是别人的定义。
既然还不确定自己的定义是什么,那就不要随便接纳一个确定的答案,把好奇的疆域扩大一点。
更大,可以是李文婷那样,从小镇到城市,空间的更大。可以是周子其那样,从顺从到叛逆,自由的更大。
前者需要运气,后者仰仗天赋。
而陈楚乔的更大,恰恰适用于任何阶段的我们,因为那是眼界的更大,心灵的更大,它当然需要物质基础,但其实,也不是那么 " 内卷 " 的物质基础。
纪录片对准的三个孩子,都是北京的生活,在他们身上,最无法忽视的,是一片自由呼吸的土壤。
但这土壤说的,又不只是 " 名校 " 和 " 家庭 "。
有人吐槽——
对于这种看得见但一辈子都摸不着的教育,除了酸还能咋地?
一场激辩,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
它是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四方论坛。
起初北京十一学校的老师们,因为学霸周子其吵了起来。
原来到了高三,周子其的爸妈希望他读金融。因为他一家也不是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是从农村到地方,从地方到北京,一步步爬上来。
周子其,是爸妈眼里的终极罗马。
可老师们不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