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英敛之病逝。那时,溥仪已经辗转到天津租界,开始与日本人互通往来。日本狼子野心,不断拉拢溥仪是有目的的。为的就是给日后建立伪满洲国做铺垫。英敛之死后一年,蒋介石率军北伐,随后,张学良东北易帜。然而短短两年后,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侵占东北。
长达十四年的中国抗日战争,由此爆发。混乱、孱弱、民不聊生的中国,刚刚完成局面上的统一,就要遭受侵略者的铁蹄践踏。
这就有了英家第二代的故事。
24岁那年,英千里留学归来,帮助英敛之办学,做了辅仁大学的校长秘书,兼任教授。英千里说得一口地道的英语。据传当年中国说英语说得最好的人,一个是他一个是钱钟书。他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为人幽默,讲希腊古典文学、文艺复兴、英美文学,常常逗得学生哄堂大笑。
当然赚得也不少。一个月一千大洋。
回国不久,英千里就在京郊买了别墅和福特轿车。

「英千里」
英千里的妻子蔡葆真,也是名门之后。其父是天津大学创办人,当过山东省省长和教育部部长的蔡儒楷。有趣的是。英千里和蔡葆真还没长大,英家和蔡家就有了婚约。结果不久,因为“立宪“和“革命“的政见分歧,英敛之和蔡儒楷不欢而散。散是散了,婚约却没毁。英千里出国,蔡儒楷把女儿送去受洗,还学了英语。年仅19岁,她就做了静宜女中的校长。
比起自己爹,英千里能生多了。婚后,他与蔡葆真生了9个子女,长女七香、次子若敬患病早逝,其余几个孩子依次为:
若勤、若诚、若聪、若采(女)、若识、若智、若娴(女)。
距离颐和园西北十公里有个温泉,那是英家避暑度假的地方。1937年,英千里正带着家人在此度假,“卢沟桥事变“爆发。他赶紧开车把家人送到西直门天主教堂避难。随后,北平沦陷,华北容不下一张课桌,清华、北大等学校开始了那场著名南迁,跑去昆明组建了那座著名的大学。
辅大因有天主教背景,日本人不敢动它。
英千里便在这里,搞起了地下抗日活动。
他差点死在了抗战中。
04.
罗马教皇的驻华代表,是个德国人,辅仁大学教务长,也是德国人。侵占北平的日本人,自然不敢把辅大怎么样。当时日本人要求大学挂日本国旗,陈垣站出来强烈抵制。日方势力不断冲击辅大时,学校老师也奋起抗争。
早年,英敛之把庆王府、涛贝勒府作为辅大校园,把恭王府改造为大学的女院。抗战期间,辅大还在正常招生。1937年至1945年间,辅仁大学共培养了本科生2199名,平均每年毕业275人,另有几十名研究生毕业。
叶嘉莹、王光美就是这时期入学的。在辅大,叶嘉莹遇到了老师顾随,从此醉心于中国古典诗词。王光美因为英语分数不够,没考上清华,去辅大读了数理,最后成了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
这时期,陈垣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挖掘出了一个叫启功的国文老师。

「辅大时期,叶嘉莹(右二)与顾随」
面对日军凌虐和威胁,辅大有老师跑去伪满洲国上课。英千里苦心说服,对方不听劝阻,令他十分伤心。看了太多日军暴行后,英千里实在无法忍受,于是拉上一帮教授,成立了“炎武学社“。参与者都是些热血知识分子。
大家心思比较“幼稚“,居然一起做起了炸弹,准备去炸日本人,结果炸弹没做出来,把实验室炸了。此后,日本加快接手医院、学校的速度,“炎武“缺乏经费,英千里只好将其扩组为“华北文教协会“,出任总干事。
具体的工作,就是给抗战大后方输送人才,协助不愿受日本教育的青年逃命。
因为“文教协会“的存在,日本人盯上了英千里,实施了两次抓捕。
第一次是因为汉奸出卖。1941年,伪警突然闯入英家,将其押送至公安局,逼迫招出协会其他人下落。英千里装作不知。日本人把他反绑在凳子上,不停往嘴里灌水,关了足足一百天。这期间,日本人派宪兵队监视英家,凡登门拜访者一律抓捕。还有三个日本人上门搜查,想找出地下工作者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