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小裁缝真的完成了“蜕变”,这是在书籍的启蒙和肉体的痛苦(流产)之后终于完成的。
她不再属于任何人,走出大山寻找自己的生活,从此音讯全无。
小裁缝去哪里,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重要。
影片强调的是,人们对美和自由的追求是不分社会阶级和“文明”的。
农村受过教育的人渴求更多的知识,没有受过教育的山民能够欣赏美。本质上没有区别。
八亿人看八部样板戏,读一本禁书的时代,人可能会死。也许我们真的无法理解那种极度的精神空空虚和渴求。
记得《白鹿原》作者陈曾把十年浩劫期间偷偷看外国小说的经历比作“奇遇”:
读书如做贼。你应该“关上门,从锁着的抽屉里拿出带毛选夹克的翻译小说。”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那十年不堪回首,却也是一代年轻人对文学和书籍最珍惜最陶醉的时光。
借用老裁缝的话:有时候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在物质匮乏,思想压力大的年代,至少,人们可以为书疯狂。
一篇手稿可以视为珍宝,一个口述的故事可以吸引人。
这样的理想主义和纯粹的精神追求,在目前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富足是另一种贫穷。
随着理想和纯洁的消失,我们正处于一个精神沙漠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