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当时壮志满怀地在同学录中写道: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但。
他怎么也没想到,把志向变成现实,要花整整 18 年。
容闳回国后,无论经营什么事务都刻意结识权贵。因为他在寻找机会,他的理想从未改变——
派遣幼童出国留学。
曾国藩,是促成留学计划的第一个关键人物。
在曾国藩女儿自订年谱中,有神奇的一幕:
曾国藩坐在太师椅上指点两个孩子观察地球仪。
他,是一个拥有世界目光的人。
他两次约见容闳,后委任容闳到国外购买机器。
1864 年,容闳重返美国。
1865 年春,容闳带机器回国,安置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厂房。他在曾国藩一次视察时,趁机和曾国藩提议:
在工厂旁设立兵工学校,将来就不用总用外国机器和外国工程师了
学校很快建成,但这只是一小步。此时他已回国 12 年,留学计划还是没进展。
他,还在继续等待。
第二个关键人物出现了:李鸿章。
两次鸦片战争让中国人认识到坚船利炮的重要。
李鸿章亲历作战,更是真切认识到近代化、近代科技、近代军事工业带来的实惠。
他成为洋务派的中坚人物,急需人才为国所用。
公元 1871 年 8 月 5 日,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向同治皇帝上奏此事,容闳兴奋得整晚未眠。
公元 1871 年 9 月 9 日," 依议,钦此。" 短短四字,开启了中国前无古人的留美幼童计划。
公元 1872 年 8 月 11 日,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开启长达 15 年的留学生活。
他们乘坐刚面世不久的蒸汽轮船,和容闳当年相比,行程大大缩减至 25 天。
公元 1872 年 9 月 12 日,幼童换上长袍马褂在旧金山上岸,引起围观。
1872 年到 1875 年初秋,每年三十名,共四批,总计一百二十名幼童被陆续送达美国留学。
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很强。
还未到达,当在美的大人们 " 欲饭广菜 "(想吃广东菜)时,孩子们已爱上西餐。
仅一年,他们就越过语言障碍,成绩优异,准备升入高中。
其中,第一批留美幼童梁敦彦写了一首关于小猫咪的儿童诗。
图文并茂,中英结合,可见,这批孩子极其聪慧出色。
中国学生分散在康州和麻省不同中学学习。
1876 年,哈特福德西部中学的邓士聪和陈巨镛分别获得拼写一等奖和二等奖;
1880 年霍普金斯语法学校毕业班的英文、希腊文第一名被李恩富获得;拉丁文、书法第一名被周传谔获得。
不仅如此,在各项他们从未见过的运动,棒球、打猎等,也表现优异。
美国当地报纸报道:
这年轻的中国学生普遍非常适应 ……
中国学生确实是美国青年的榜样。
1876 年,留美幼童还参观了世界博览会。看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蒸汽机、抽水机、挖泥船、缝纫机、织布机、打字机、自来水笔、幻灯机、电灯、电话机 ……
当时受邀参加博览会的大清官员李圭在人群中看到了这群留美幼童,评价道:
于千万人中言动自如,无畏怯态,装束若西人,而外罩短褂,仍近华式。
他还抛给幼童几个问题,得到的回答,超乎年龄的成熟:
- 参加博览会的益处?
- 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赏可以增长见识;那些机器的好技术又可以仿行,又可以增进各国友谊。
- 想家吗?
- 想也没有用,只有专心攻书,总有一天能回家的。
但孩子们出去后,曾国藩去世了。
当年力排众议,联名上书留学计划的人,只剩下李鸿章一人。
于公于私,他成了最关注这些孩子的人。
1877 年后,清政府还开始向英、法、德国派海军留学生。
次年,留学事务局上述称美国物价腾飞,请求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