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传奇的「山东大姐」引发热议。
有媒体称,「大姐」坐月子期间无聊,随手破译出了美国顶级安全密码。
由于反差感太强,很快就得到几万点赞转发。
但谁知,这条视频随后引发了众怒。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各官媒纷纷下场,为该女士正名:
「不要用这么简短简单的话去概括长久的个人努力。」
原来,这位被简称为「山东大姐」的人。
是中科院院士、中国顶级密码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
「山东大姐」「宝妈」「孕妇」等称谓,直接抹掉了王小云院士的真实身份。
「无聊」「随手」「玩玩」等词,更是直接消弭掉了王小云数年来为破译密码所做的努力。
而这种随意抹去杰出女性姓名身份,矮化其成就的现象,屡见不鲜。
鱼叔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现象。
王小云研究密码学,可不是「随便玩玩」。
1966 年,王小云出生于山东诸城的农村家庭。
17 岁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王小云一开始研究的是基础数学。
但她发现,纯粹的学术研究,不能直接推动国家实际发展。
几经探索,她转向与网络信息安全息息相关的密码学研究。
十年光阴致力于此。
并不是「坐月子期间无聊」随便玩玩。
2004 年,王小云带领自己的研究小组,破译了「固若金汤」的 MD5 密码。
引发了全球密码学界的轩然大波。
国际著名密码学家 Eli Biham 对王小云说:
「破解 MD5 是我一生的梦想。你破解了,你赢了,这就是游戏规则。」
可破译 MD5 带来的余震还未结束,王小云就又给西方世界带来了一个「糟糕的坏消息」。
2005 年,王小云团队攻破了另一世界级难度的 SHA-1 密码。
在此之前,SHA-1 被称为「白宫密码」,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信心之作。
自此,「王小云」的名字,总是与「震惊密码学界」「密码学的危机」连在一起。
继而迫使美方,为应对「王小云危机」而加紧密码领域的推进与研究。
王小云更是创造出中国算法密码新方法,成为新的国际标准。
从指纹密码,到银行支付电子签名。
再到卫星、大数据、甚至国家电网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王小云因此获颁 2019 年未来科学大奖荣誉。
是该奖项的首位女性获奖者。
更是被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讲座教授。
破译世界顶级密码,从不是「信手拈来」。
背后是日日夜夜的艰辛。
每天哄女儿睡着后,王小云继续推算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
攻关研究过程长达三个月。
那个阶段家属恰好在美国做博士后,无人帮扶。
女性做科研,难度是翻倍的。
不仅仅是要面对科研难题本身,还要面对一个通常只有女性才会被问到的问题:如何平衡学术与家庭。
而女性成就想要被认可,过程也更艰辛。
MD5 被破译时,王小云也遭到质疑。
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质疑也会烟消云散。
我们看过太多相似的质疑。
《模仿游戏》当中,女主快速解开字谜后,得到的不是惊诧的肯定,而是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