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片导演,从这里起步
文 | 刘南豆
编辑 | 张颖
疫情弥漫下的电影行业,许久未有线下活动开展。而去年 12 月的一场电影创投,终于在漫长的酝酿之后,在春天开花结果。
很多创投结束那一刻即终止,宛如一场热闹的盛会,人们匆匆赴约再匆匆离去,获得投资人垂青的机会稍纵即逝。成龙电影 A 计划在努力规避这一点,在活动结束的五个月之后再度亮相,并交出一份可以为后续投资视作范例的答卷。
" 我觉得成龙电影 A 计划和其他创投活动最大的不同是,它对类型片很重视。" 在和创作者以及导师们的交流中,不止一位向毒眸(ID:DomoreDumou)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不只是对导演的作者性表达支持,成龙电影 A 计划想要为产业培养更多成熟的商业片导演。
但作为电影新人,要理解并实现商业片创作这一复杂而庞大的体系,中间必然艰难重重。因此,成龙电影 A 计划在入围的 8 组创投项目里,选出了 5 个项目进入到了短片拍摄工作坊。每组项目不仅有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电影人慈善专项基金及主办方提供的资助,还有从业经验丰富的中国新锐导演进行一对一拍摄指导,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一场真正的短片创作。
这对于初出茅庐的电影人们来说,是宝贵的实践机会,更是巨大的挑战。毒眸也在创投结束后的一个月中跟进了短片拍摄工作坊的部分项目,旁观了这些青年影人面对考验并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如今,这 5 部短片已经在 5 月 3 日正式登陆腾讯视频平台进行线上云展映,这也将成为这批创作者未来面对长片项目机会时的最佳筹码。
做类型片的孵化
" 我们创投会一直是希望能够找到中国类型片的一些青年电影人才,这是我们的品牌气质,也是我们的基因。" 主办方告诉毒眸。
作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先驱者,成龙本身就象征着一个类型、一个时代。成龙电影 A 计划便是由成龙先生发起,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全力支持青年电影人的一项扶持计划。以公益为核心,培育电影人才,孵化项目,致力于借电影关照现实。促进和推动产业的发展,是成龙这一品牌号召力的源泉," 因为我们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一个学术机构办的,我们是非常接近市场的,所以办这个活动就是要电影本身在产业端的这些东西非常纯粹。"
" 纯粹 " 体现很多方面,比如很多影展都有的授课环节,在成龙电影 A 计划中,引入的课程是产业中最实用的内容,拒绝任何 " 纸上谈兵 "。在之前的四期特训营中,聚焦的主题分别为编剧、特效、动作、类型电影,而到了成龙电影 A 计划第五期,导师课堂的主题为虚拟制作:" 我们观察到,虚拟制作可能是目前在产业端的一个比较前沿的趋势,很值得关注,因此邀请了海内外的几位资深从业者来进行教学。"
" 虚拟拍摄这个课程非常及时,恰好我正在创作一个关于空间站的短片。因为剧情里有宇航面罩的反射的镜头,传统的绿幕形式去拍摄就比较复杂。有了 LED 虚拟拍摄就可以反射很自然的宇宙环境,玻璃反射和光效非常自然。" 这是短片拍摄工作坊《山中有虎》项目的导演王钊对虚拟拍摄课程最直接的感受。
不止是课程,从创投项目的选拔到整个创投流程的设置,都把 " 产业 " 和 " 实用性 " 摆在非常前置的位置。
这是成龙电影 A 计划第二年加入创投单元,在第一年的时候,由于 " 成龙 " 的品牌形象,使得大多数前来投稿的影片项目都以动作类型为主,也给外界形成了这是一个 " 动作片创投 " 的误解。" 实际上我们筛选项目的依据是看它是不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有发展空间的市场类型,只是因为前一年投稿的项目本身动作片太多,最终选出来的项目才会动作类型的比例偏大。但这一届,题材和类型已经明显更多元化了,项目的水准也提升了。" 主办方表示。
" 多元化 " 体现项目筛选中。入围短片拍摄工作坊的五个项目,既有悬疑犯罪、青春成长这样的常规类型,也有体育和传记片。针对这些不同题材和类型的影片,主办方也邀请了有相同类型创作经验的导师与之匹配,比如女性题材的《盗火的人》由李海蜀导演指导、动作类型的《阿利》由韩冠华导演指导、体育类型的《英豪》和青春类型的《猎局》由宋灏霖导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