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这些迷茫在毛泽东身上也有提现。他在在进入第一师范之前,当过兵,经过商,还想当法官,去长沙半年换了多所学校,每次入读都不足一个月。当杨昌济问他的志向是什么时,他表示不知道。感觉当时的伟人,和大家一样,就是看见什么就想学,但发现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仍是经典的青春励志片,值得细品" inline="0">这些在剧中体现得不多,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些学子们为了读书奋发向上。他们或迷惑于一时,却热爱读书,努力寻找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谁的青春不迷茫,可少年意气,总如迷雾中的一缕清风,吹散迷雾;也如清晨的一缕阳光,照亮前行的路途。
打磨扎实的剧本是根本
最后想讲一讲本剧的成功也在于故事立意好,情节生动,重细节,演员演技精湛,台词动作符合人物形象。
其实本剧有些情节和历史有出入。比如,孔昭绶一开始是湖南省第四师范的校长,毛泽东开始是当时湖南省第四师范的学生。1914年,湖南省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合并,才成了新的湖南省第一师范。这个在剧中有提及,但情节安排是按第一师范来的。
仍是经典的青春励志片,值得细品" inline="0">现在的很多民国剧,只要是富家千金,穿的都是豪华的洋装,家家户户都用电灯,且灯火通明。
此剧中陶斯咏、向警予都是富家千金,但其穿着并不浮夸。家境不好的人家衣服上有补丁不是什么耻于见人的事。关于用电,在第一师范是每到晚上,会有校工敲锣通知来电和拉闸。这些细节都做设计得很好,当时的中国贫弱,百姓民生艰难,大多数人家用不起电——其实2000前,我国还是有些地区用电不稳。
之前有分析剧中的几个角色,这下也要提到一些人物,就是毛泽东和他的家人。
仍是经典的青春励志片,值得细品" inline="0">我们去看伟人的小时候就知道,伟人的小时候也是个皮小子。他从小就喜欢和父亲对着干,还有过父亲打他、就跳池塘的举动,让父亲不得不妥协,可谓从小就斗争经验丰富。父子两人关系紧张时,都靠母亲文七妹从中调和。
剧中,毛泽东想去考北京大学,需要150块大洋,就回乡找父亲要钱。哪知父亲将他大骂一顿,说他不务正业,还将他关了起来。这时是文七妹悄悄将毛泽东放了出来,还给他钱,希望他找个便宜点的学校读。毛泽东正感动着,转身想走时,就看见等在了必经之路上的父亲。此时的毛顺生一语不发,丢下钱袋子就走了。
毛泽东考入第一师范后,给家里去信。毛泽民给母亲在油灯下念信,毛顺生就在另一间房侧耳倾听。念完了,文七妹要毛泽民拿给他父亲去看看,哪知毛顺生立即大声说不想看。气得文七妹要毛泽民再念一遍,还要大点声。毛顺生依然在隔壁房间认真地侧耳倾听,并在家人都睡着了后,才拿起信摸了又摸,看了又看。
仍是经典的青春励志片,值得细品" inline="0">这一段非常生动有趣,将毛顺生和文七妹望子成龙的心情演得很好。
这些很多出场不多的角色,使得这部剧更加有看头。
还有剧中饰演毛泽东的演员外形和伟人本人并不相似,这是本剧当年被嘲的地方。但外形虽不像,由于演员的演技精湛,演出了伟人的几分精气神,掩盖了外形不像的缺点。连毛泽东的外孙孔继宁都评价“谷智鑫富有青春气息,把毛泽东质朴、诚实的感觉演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