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条电影
引子
多久没看到,一部资源片如此刷屏了。
肉眼可见,意识可感的,《妈的多重宇宙》在国内的热度,超过之前的《蜘蛛侠 3》,也一定会碾压之后的《奇异博士 2》。
因为,它是一个华裔故事?又或者,因为它爆炸的脑洞和想象力?
都有吧,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它是这几年罕见的,既做到了极致娱乐,同时还无限指向当下的所谓 " 爆米花电影 "。
相比粉丝向超标的超英电影与各路续集 IP,《妈的多重宇宙》适合所有观众——真的,哪怕你觉得它少儿不宜,哪怕我们都同意它的 " 尺度 " 绝无可能会在国内公映。省省吧,忘掉那糟心的洗脑环境,更无需为深入骨髓的自我阉割沾沾自喜,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一年只打算看一部电影,那么 2022,就是《妈的多重宇宙》了。
有趣的是,出资源后的这几天,我们也是眼看着电影在豆瓣的评分生生从 8.9 分的 " 神片 ",掉到了 7.8 分的 " 佳作 "。
当然,这种国外神作、国内跌落的现象,这几年倒是见怪不怪了。而相比 20 多万豆瓣网友,我 100 多个友邻打出的平均分还要更低,不过 6.8 分。
但对这部电影,如果我们只把注意力放在 " 看嗨看哭了 " 与 " 神片不过如此 " 这样的个人好恶上,就太可惜了。
好评也好,差评也罢,都不重要。在喜不喜欢背后,我们不妨来聊点更有价值,也更有现实意义的。
毕竟,相比过往,我们从未如此需要额外的价值与意义,来赋予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
1.
落差
为什么这部新片,如此之快就跌落神坛?
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是爽感落差。
在前 100 分钟满是恶趣味的想象力轰炸后,电影后 30 分钟忽然转身,开启了鸡汤式说教,算是第一次拍出了纯字面意思上的" 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
在很多人看来,用爱化解一切矛盾冲突的合家欢设定,不仅老套,更显得糊弄。对期待电影玩得更飞、更爽、更 " 天马行空 " 的观众,这个落差还是有点大。
二是情感落差。
电影有一点很难得,即第一主角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华裔女性。必须承认,这是时代的进步。自然,这也提高了大家对人物命运和背后表达的期待值。
但结果,电影的呈现让很多人失望了:
依然是窒息的、互为绑架的东方亲子关系,依然是刻板的、大包大揽的华裔虎妈形象,尤其是结局,母亲也还是需要通过自我和解与自我牺牲,拯救家庭,乃至拯救整个宇宙。
一方面,女性(母亲)终究还是要回归家庭的落点,让很多想要看点新东西的影迷不太满意;另一方面,对很多中国观众,在一部主打脑洞的奇幻冒险电影中,看到如此真实、窒息的东方亲子关系,观感上多少也有些别扭。
况且,咱们若真的来讨论" 窒息的东方亲子关系 "这个话题,相比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乃至切身体会到的那种窒息感,电影里这个华裔家庭的那点矛盾,又显得过于温和寡淡了。
2.
野心
有人打趣,写亲子关系,美国佬还是太天真。
电影里,无论哪个宇宙,女儿都在试图找到母亲,母亲也都深爱着女儿。就像一个不可辩驳的硬设定,从一开始就自动远离了那些更血淋淋的人性残酷。
但平心而论,这部《妈的多重宇宙》,远不至于肤浅,在说教、合家欢与刻板印象之外,也有一个亮点值得一提。
即,本质上,它在探讨一个话题:
人为什么活着?
按照萨特的观点,人类往往有一种所谓" 自欺 "的本能——出于自保与恐惧,我们会习惯将自己隐藏在群体当中,从而充分获得安全感。这包括了宗教、肤色、地域、阶级,在当代,更可以被细分到某个粉丝群体等等。
萨特认为,这种自欺是具有蛊惑性的。